1-9, 實獲值之專案進行中的警示

實獲值三條線

之前提到,我們可以把專案的進度,以金額權重的方式轉化成三條線。 分別是Planned Value (計劃值)、Actual Cost(實際花費)、以及Earned Value(實獲得值)。 這三條線會告訴我們包含了專案時程、成本、範疇的總進度狀況。

 

雖然從之前的範例來看三條線還滿淺顯易懂的。 但是實務上,這三條線常會相互糾結,以至於並沒想像中的這麼容易閱讀。

實際跑出來的三條線 

上圖已經是個差異變化很明顯的案子了,但三條線還是時而不時的糾結。 一個進度或成本控制更好些的案子中,三條線可能長時間都很密合的也有可能。 所以,一般為了更容易能快速了解專案狀況,我們會以這三條線(或這三個數值)為基礎,另外計算一些指標數據出來。 讓人可以透過數字看出目前專案到底是好還是壞。


這分成兩大類:
- 進度相關的
- 成本相關的

以進度而言,我們在意的是【原始規劃跟目前進度(實獲值)】之間的差異。 這部分聽起來或許有些抽象? 所以我們再一次把Alex刷油漆的案例拿出來用吧。 若大家還有印象的話,Alex原來預計要在四天內漆完四面牆,結果中間兩天因故沒有進度,而最後一天又因為把油漆弄壞了以至於也沒有進度。

所以若從下圖來看,我們可以發現。 目前的時間點(第四天結束),Alex應該要完成權重價值$2,000元的工作。 但是實際的進度僅僅只有一天權重價值的產出,也就是$500元。

Alex專案的 PV EV 

那這兩者的差異,我們有個名稱叫做進度差異 (Schedule Variance)。 計算出來是-$1,500元($500-$2,000);表示進度目前是落後相當於$1500的權重價值。

3504 

以上是進度的狀況。


而成本方面的比較,一般多是要想了解「在目前實際花了這麼多錢後,我們真正做到的進度有多少」。 而非拿目前的花費跟計劃做比較。 之所以不拿目前花費跟計劃做比較的原因,是因為目前的花費有可能比計劃來的多,但多花費卻是源自於進度超前。 換句話說,進度超前、才造成花錢比預定多,這其實是好事;而反過來說,萬一進度落後、導至花錢比預定少時,那其實就不好啦。 所以成本到底是超支還是沒有超支,取決於「花錢帶來多少成效」;也因此比較上,我們會拿實際花費(Actual Cost)跟實獲值(Earned Value)來比。

AV VS EV 

那在Alex的案例中,他在第四天的晚上只完成了一面牆(權重價值$500),可是投入的資源卻是一整桶油漆(權重價值$1,000),所以成本上他是超支$500元的!!

Cost Variance 

這樣的差異比較 (進度差異 Schedule Variance、以及成本差異 Cost Variance)讓人可以一眼看出來專案進行中的變化。

可是呢,這又有個問題。 甚麼問題呢? 就是這樣的顯示方式,在多專案的環境中可能會造成決策主管的困擾。 比方說,當提到我們手上A專案進度差異是-$5,000,而B專案是$-80,000時,哪一個專案狀況比較糟糕?

你可能會說是B專案。

可是如果我跟你說A專案的預算規模是個$30,000的小型行銷專案;而B專案的預算規模是$2億的煉油廠專案呢? 這時候你會發現,兩億的案子進度落後$80,000權重的價值好像沒這麼嚴重,但是三萬的案子落後$5000權重價值那比重可大了。

所以我們一般在實務上面,會把差異用指數的方式來呈現。 於是進度差異會改成這樣計算→【實獲值/計劃值】,而得出一個稱為「進度差異指數」(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的東西。 而成本差異會改成這樣計算→ 【實獲值/實際總成本】,而會得出一個稱為「成本差異指數」(Cost Performace Index)的東西。

SPI & CPI  

如果數值是等於1,表示一切如預期。
數值大於一的話,則表示進度超前、或是產出比花費多。
但數值若小於一的話,則表示進度落後、或是產出比花費少。

所以當把類似的資料做成報表的話,管理者就可以一眼看到一堆專案的狀態。 一般而言,我們都預期專案可能會有些延遲或是少許超支的狀況(不可能完全如預期)。 也因此多會設定一個警告的門檻,超過那門檻後可能表示案子真的出了甚麼問題而必須開始關注。 管理者就可以以例外管理(Management by exceptional)的方式同時監督多個案子,並只在數據看似有危險時再往下查找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如此,就算是同時必須兼管很多專案也是可以輕鬆達成的。

3508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歡迎「讚」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張國洋 Joe Chang

現為識博管理顧問執行長,也在台灣百大上市櫃公司擔任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歷年客戶包含工研院、台積電、廣達、富智康、光寶集團、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鼎工程、建國工程、台橡公司、大同公司、三陽工業、TVBS、特力屋集團、城邦集團、誠品集團等。 為了對抗雙魚座的感性,一直在努力強化理性思維與邏輯思考。 相信邏輯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合宜的人生策略與方向。

Joe G+ ICON Joe LInkin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