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從專案經理專職成產品經理時,必備的四個工作認知

之前幾篇文章可能有寫到,我在 2020 年初在原公司內轉,從線上課程內容製作的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轉職成為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如今內轉已滿一年,加上同時碰到一些組織與營運上的變動,覺得這時間點正好可以來記錄自己接任產品經理後,做了哪些事情、達到什麼效果。

《內捲效應》選摘(一):沒有顛覆,就沒有創新

人到中年,隨著閱歷的豐富,我越來越覺得「熟悉」其實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力量。因為「熟悉」,我們會對很多事情失去激情與嚮往。小的時候,我會因為日食的出現而好奇心爆棚,即便被灼灼日光照得睜不開眼睛,還是會想盡辦法觀察太陽。現在,因為見得多了,所以即便是獨特的天文現象也很難引起我的好奇心,有時候相關的話題甚至都不能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菜鳥主管成長日記】如何帶團隊高效開會?3招讓開會更有影響力!

最近和朋友 K 聊到工作上的煩惱,他大概在一年前被晉升為組長,負責一個 6 人的小團隊,可是時至今日,還是有件事情一直困擾著他,那就是「和下屬開會」,尤其是他指定團隊開的一些會議,除了會議效果不如預期外,甚至還引起團隊成員私下的抱怨:大家覺得會議太多,又沒有用,所以參會都不積極。

專案問題多又多,範疇過大、規格不清怎麼辦?

隨著PM解決的案子越多,交辦到手上的專案也就越來越棘手,因為主管們發現你是專案管理的箇中高手,於是那些陳年無法結束的、犧牲無數同仁的,或者負責人突然消失不見的專案,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找你來處理。在我的經驗中,多數延宕多年的專案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範疇過大或難以界定,造成後續經常性變更、專案成員缺乏共識等衍生問題,當問題一個接一個串起來的時候,想要找出根因對症下藥就變得更加困難,因為每一個環節每一項任務看起來都像是壞掉的零件一樣,卡住整個專案的運作。

間歇日記結合每週清單,要事完成率大提升

之前在電腦玩物分享了「用寫「間歇式日記」取代規劃待辦清單,不會再寫了一堆卻做不到」一文後,我便開始把「間歇式日記」中的某些方法,融合在自己實踐多年的「每週子彈行動清單」習慣中。而這樣實踐了快兩個月的時間後,現在這套「間歇日記結合每週清單」變成我固定的每天執行待辦清單的新習慣。

敏捷方法的成功密技(九):Scrum 的衝刺目標怎麼訂?

綜合本系列之前的文章,Scrum 其實就是一個小團隊(約5-9人),利用一個個固定短週期的衝刺(Sprint),跟客戶一同逐步漸進地,完成一個產品,而這個產品的功能,就是由一個個,由客戶主導、撰寫的用戶故事(User Story)來呈現需求的(關於用戶故事的簡要陳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參考一下《能讓需求簡化,還能更省時、更省錢,提供更多價值》這篇短文,容日後有空再專文細述之)。

談判的出牌策略,靈活運用「定錨效應」產生巨大影響

如果要你用一個四字成語來代表談判,請問你會選哪一個?如果建議選「討價還價」,我想很多人應該能夠接受。討價還價的確是談判最典型的畫面。甚至對有些人來說,討價還價就是談判的全貌。這篇文中所謂的討價還價是指談判的大原則大致已經確定了之後,針對價格這個項目的商談。如果你是個談判老手,你當然知道討價還價不等於談判,但是無論如何,討價還價絕對還是談判重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