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學會這個後,我創下了公司史上最快的量產紀錄

  以下文章是一位目前在某硬體廠擔任PM的讀友所寫。 文中分享了他跟客戶以及內部進行工作協調與模擬規劃的心得。 他本身是RD出身,2012年間被公司拔擢為PM,那時候他來我們這邊上了一系列的專案管理課程。 這篇是他在經過兩年後的工作心得,提到專案管理的知識到底怎麼在實務上幫助了他! ------ 正文開始 ------ 我自己在當RD時,每次見到公司內部的PM到處出差和客人開會談產品規格與時程,回來和老闆報告後就開始壓RD進度,心理總覺得「哇! PM 真是爽缺。永遠出一張嘴,然後就在旁邊納涼等著收卷。」 結果,等到自己做PM時,才知

《動態競爭優勢時代》讀後感

這本書是前兩週天下出版的編輯部送給我試讀的。 不過在剛收到她的推薦Email時,因為名稱看起來很硬,讓我有點意態闌珊。 不過編輯信中還提到這作者的概念跟我們七月出的那本〈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 掌握關鍵職能,迎向工匠、總管與行腳商人的時代!〉很類似,只是這本書是從企業經營策略的角度出發。而這點吸引住了我... 「原來,我們的想法也有國外的大師用不同的面想闡述過嗎?」這讓我被誘惑住了,所以就趁著週末把這本書讀了一遍。(說起來我意志力還真弱XD) 這本書的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名叫莉塔・岡瑟・麥奎斯(Rita Gunther M

所謂流程管理,跟爸媽請「巧虎」教小孩是一樣的

通常聽到「流程」這兩個字,你會聯想起什麼?我會想起「灰色的鐵櫃子」!因為以前任職的公司需要通過ISO認證,在品保部的懇切要求下,我們生產出一堆流程圖、表單,忙得不可開交。最後終於評鑑過了,辦公室常見的「灰色鐵櫃」就成了這些流程文件的最終去處,聽到鐵櫃砰的一聲被關上,就彷彿看到吸血鬼的棺材被蓋起來一樣,大家都鬆了一口氣,愉快地回歸平日的「正常生活」。

交通誤點能給PM們的啟發

之前有段時間,因為捷運板南線還沒開通,所以我每天都搭台鐵從板橋搭火車到南港去上班。 雖然現在的狀況我已經有點不太清楚了,不過在那年代火車的準點率是很有提升的空間,每個禮拜總有幾天會碰到電車延遲到站。 隨著搭乘時間久了,慢慢發現台鐵的資訊看板似乎有個小模式。 車子到底會Delay多久的資訊,很少是很早就顯示在班次表上。 通常都是車子該到的前十分鐘內,才會突然顯示這班車會延遲五分鐘。 五分鐘不多嘛,所以看到這訊息時自己都會想「沒關係,才五分鐘,那就等一下吧。」

6分鐘了解新產品開發(NPD)的四大類型

  根據Wheelwright and Clark(1992)的研究指出:企業的新產品開發專案分為以下四種類型:衍生產品(Derivative)、突破性產品(Breakthrough)、平台產品(Platform)、研究發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等四種類型 。運用產品改變的幅度與流程改變的幅度,將新產品開發專案區分為衍生產品、平台產品、以及突破產品等三類,其中衍生產品專案的創新改變幅度較小,突破性產品專案的創新改變幅度最大,平台產品專案則介於二者之間。至於研究發展型專案主要著重在基礎研究與新技術發展,一般都尚未達到商業化創

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職位?

  「產品經理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職位?在企業組織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課程中總有學員問到類似的問題… 資深產品經理、線上投資管理公司Covestor的首席產品官Martin Eriksson發表了一篇文章《What, exactly, is a Product Manager?》,其中給出了自己對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理解:商業分析、科技趨勢和使用者體驗三者之間的交集。

客戶「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PM該如何面對?

有位PM問我說:老師在課堂上提到專案金三角(範疇、時間、成本、品質)的概念,任何一項都會與其他項目聯動。但我的專案每次發生變動時,我詢問客戶:成本、品質哪個可以犧牲?得到的答案都是:全部都不能犧牲。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嘛!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個專案執行上很常見的問題,但我認為問題的解決之道卻不在專案管理,而偏向溝通方法與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