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為什麼有人是三顆星,有人是三條線?

上週二應邀到一位朋友(嚴格說是長輩)家中作客。這位朋友最大的興趣是美食和料理,只要一有假期,她就獨自一人旅行,目標就是世界知名的餐廳。目前包括她住的紐約在內,她已經「收嚐」了米其林大約50顆星,更厲害的是,因為自己也懂料理,她常常和餐廳主廚大談美食和「美技」,讚美的到位,批評的也中肯,因此結交了好些廚師朋友。多年前我們夫妻倆與她一同去紐約一家米其林一星餐廳用餐,對方主廚不但親自出來接待,還送我們甜點,真是相當難忘的經驗。

不下重藥 不亂下藥

最近有個朋友在規劃公司的管理方向,列了一個計畫要推動的管理規則,並拿來問我的意見。 我是大概知道他們公司的狀況。 他們是個消費性3C產品的公司,但營運主軸一直不明確,老闆在數個產品線中猶豫不決。 而這也讓各主管對於營運方向有了各自解讀(權勢)的空間。 先別說產品線之間吵雜不休了,光是同一產品中都分好幾派。 有一派覺得案子中功能豐富會是成功關鍵;有一派覺得Time to Market是關鍵;剛好也有一派希望成本管控要很仔細(真巧,金三角各有擁護)。 加上中階主管對於管理的概念很薄弱,法制精神不夠強。 過去都是靠強人來維繫著。  

重文輕武、重武輕文 - 專案與業務該重視誰的爭議

之前版上有朋友提問:「到底公司應該重視PM的意見?重視業務的意見?甚至該重視技術部門的意見?」 我們部落格一直有個好處,就是所有網友都很熱情,每次問題一丟出來,大家都會努力從各種角度給當事人不同的意見。 不過在這議題上,大家的觀點都不太相同;對於權力到底該集中在哪個部門上,倒沒有統一的結論。 事實上,這問題我常被人問到,也常常被考倒。 為何會說被考倒呢? 因為每次別人問我,我的答案都是:「其實我也不知道耶。 這應該沒有標準答案吧? 應該關乎你公司的方向而定!」 哈,這回答很爛嗎? 但老實說,這可不是爛答案;這樣回答也不是逃避問題。 反而是我「

「物理嫉妒(Physics Envy)」

最近在iPad的iTunes U上看了這場演講。 我覺得很精采! 所以想在此分享給各位。 演講者名叫Andrew Lo,是一個Finance的教授、也是MIT Sloan School的Management Director。 他演講的主題是Physics Envy(物理忌妒)。 可能得要先說明一下,到底「物理忌妒」是啥。 所謂「物理忌妒」,指的是在很多專業領域中,大家認為其中的理論最終應該要像物理學一樣,能透過數學模型的方式加以解釋或呈現。 最完美的,希望要像牛頓定律那種,靠簡單的數字與模型來「標準化某些反應」。

向上管理的五個原則

周六上課有朋友提到,向上管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剛好最近我在寫這篇,就趕快趁著周日寫完並分享出來。 這裡我將提供大家五個原則。 若你能把這些原則放在心裡,應該將能大幅提升你與主管的關係。 更好的事情在於,這些原則其實不難。 大部分人不執行往往只是因為他們沒認真想過這幾個要點罷了。 所以算是一個非常80/20的管理概念 – 花些小力氣,卻能得到不錯的效用!  

「只溶你口,不溶你手」的管理哲學

上週在客戶那邊開了個長長的會,有多長?大概可以把「魔戒三部曲」看過一遍那麼長。內容也跟精靈族的咒語一樣深奧,基本上就是關於PMIS(專案管理資訊系統)和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之間的整合。不過今天不是要來談這嚇人的技術問題(這些know-how我可是要收錢的!my precious!),而是在會議中有段激烈的討論,牽涉到管理的哲學和心理問題,因此想跟各位分享一下。

白馬非馬,專案經理非經理?談「小PM」的定位

上週一個人走在路上,突然有人從背後拍我肩膀:「嘿!姚經理,好久不見啊!」回頭一看,是多年前的一位老同事,離職後就再也沒有碰面,當下隨意寒暄幾句,沒什麼特別,只是很久沒被叫「經理」了,讓我小有感觸。其實,當年我真正的職稱是「專案經理」,因為我上面還有個「專案總監」,也就是所謂的大PM,我的職權其實很有限,主要就是一個協調者的角色,連員工請假和一千元以上的零用金我都不能批,所以我那時認為「專案經理」應該不能算經理,跟公司其他部門經理在權責上還是有所區別的,但當時的同事各個都是有禮貌的好青年,大家「經理、經理」叫個不停,我體察他們一片赤誠,也就順勢把這頂高帽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