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 - 作者系列文章
MH
MH

做過公關、數位行銷,2020 年轉職成為產品經理,2021 年跑到新加坡繼續當 PM。歡迎來信交流:travelmisky@gmail.com 

如何開口請人幫忙?讓雙方都舒服的求助話術

某天在一個十字路口等紅綠燈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女生從我背後冒出來,她沒頭沒尾地問我說:「小姐,可以幫我的粉絲團按個讚嗎?」我當時整個人被嚇到,下意識就直接跟她說不好意思。後來回想這件事,我又想到:「當要請人幫忙的時候,是不是應該要有一些更有禮貌,或者讓自己不要顯得那麼突兀的開場白呢?」

菜鳥產品經理來去新加坡:準備英文面試的心得

之前寫了兩篇找尋海外工作機會的心得〈菜鳥產品經理來去新加坡(上):海外求職 — — 準備篇〉、〈菜鳥產品經理來去新加坡(下):海外求職 — — 面試篇〉,最近突然想到一些細節想補充,就決定再來寫這篇,主要想聊聊:作為中文母語者,該怎麼準備非母語(此指英文)的面試。

從專案經理專職成產品經理時,必備的四個工作認知

之前幾篇文章可能有寫到,我在 2020 年初在原公司內轉,從線上課程內容製作的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轉職成為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如今內轉已滿一年,加上同時碰到一些組織與營運上的變動,覺得這時間點正好可以來記錄自己接任產品經理後,做了哪些事情、達到什麼效果。

判斷員工去留的五個指標,公司要的是「最適合的人」

在這部落格陸續講了不少自己在職涯上的碰撞與成長,這篇想更赤裸地來談談「資遣」這件事。從 2014 年展開第一份正職工作至今,看過一些同事被公司資遣,也聽過很多荒誕的資遣故事;但實際介入資遣正職同事的流程,對我來說,真的還是第一次。

「公司考核」不只是形式,如何藉由考核讓員工一起成長?

先說說在前公司考核的經驗:加入該公司時,還沒有定期考核或加薪的規則,但老闆們有預計建立相關制度,讓大家有一個加薪的依據和定期調薪週期,也能藉此定期得到主管以及同事們對於自己的評價。

職場不是只有是非題,更需要「與不確定、時刻變動相處」的能力

以往找工作時,常在 job description 中看到,公司希望應徵者 “can deal with ambiguity”,從字面上翻譯,就是要「能夠跟模糊、不確定的事情共處」, 具有這個能力的人也可稱作「可以隨機應變、做法及想法上很有彈性的人」。而我在今年年初意外轉換了工作角色,除了原本的職位內容有些改變,共事的同事也不一樣了,在這個轉換的過程中,更感受到新創公司著名的「變動」以及改變的速度,也更切身知道為什麼很多公司都會在職缺裡面寫到「要學會在變動的環境中生存」,而這篇就是想來寫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