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到同事、部屬沒把事情做好時,做到「不否定」的 2 種替代思維

如果浮現「應該論」,就將焦點轉移到自己的行動上。「交辦工作給下屬,下屬卻沒把事情做好。」、「拜託丈夫買東西,結果丈夫買了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回來。、「叫孩子折衣服,結果孩子弄得一團亂。」、「請店員介紹商品,結果店員完全沒辦法好好說明。」碰到這種情況,我們可能會想:「你怎麼連這點事情都做不好?」

會議記錄不麻煩!我常用兩個 Evernote AI 功能整理錄音、手寫筆記

這一年來,Evernote 換了新團隊、新公司後,整個系統、功能、甚至介面的使用流程,以及筆記同步編輯的速度,都有了許多的改進與提升。我也看到新的團隊在 Twitter 上非常認真地分享他們的改進策略與進度,讓我這位多年使用者仍然繼續使用下去。

有一種恐怖的專案...

有一種專案超級無敵可怕的,那就是以「優化」為名的各種專案。每次我看到客人告訴我他的專案是這些類型:「優化」流程、「優化」製程、「優化」系統、「優化」使用者體驗...我都在背後默默替他流一身冷汗,在心裡再鞠一把同情淚。我敢說「優化 XXXX」這是一個你領到之後,此生此世都無法結案的專案。

關於時間管理:你是被死線追趕的「被動型職員」?還是總有餘裕的主動者?

希望一棵樹能夠茁壯,首先得要持續澆水,並且適時修剪。希望一棵樹能夠結成果實,需要的是預留充足的時間悉心照料。工作也是如此。為了趕上截止時間而匆忙完成,其實等同於揠苗助長。將「提前十天完成」的概念付諸實踐,便能從容不迫地改善,收獲意義非凡的果實。「趕在截止時間前完成確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好啊!」

向老闆、客戶報告時怎麼提高說服力?溝通專家愛用技巧:善用明確數字!

數字有助於大大提高說服力。無須詳細到小數點一位,就算是大概的數目也可以。當然,如果能夠脫口說出精細到小數點一位的數字,在關鍵部分造成的影響也會很大。年輕時的我對於數字很不在行,只是一味地強調企劃的意義與目標。不過,後來我在關鍵點都會改用具體的數字呈現。

設定提醒還是遺漏、混亂?建立不過度依賴提醒的第二大腦工作流

最近我收到一位《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讀者的提問,分享了一個困擾:他正在挑戰連續 30 天發表短文的目標,但上週六卻因為去看演唱會而完全忘記了這件事,導致挑戰中斷。雖然他在行事曆中排好演唱會的行程,也在待辦工具上設定了每天晚上 8 點 30 分撰寫文章的提醒,但當演唱會當天提醒出現時,他已經在現場,無法處理發文任務,結果計畫被打斷了。

如何克服上台恐懼?試試撕掉「被評論者」標籤,換你掌握主動權

做簡報或發表談話的人經常是被評估、被觀察、被查看的一方。你是不是也這麼想呢?你一定認為:「這本來就是正常的吧。」在做簡報或發表的場合中,為什麼你會感到緊張?因為你是被觀看的人,是被評估的人,也是被觀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