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筆記?談談好的筆記格式

如何寫好筆記?談談好的筆記格式

(Photo by MART PRODUCTION from Pexel

1. 什麼樣的筆記格式是好的?

《How to take smart notes》這本書真的影響我很多,其中最關鍵的的就是「筆記格式」。

Sönke Ahrens 教授談 Niklas Luhmann的「卡片筆記」時,強調我們要盡可能撰寫永久筆記,也就是能夠被重複使用的筆記內容。

教授並沒有給出「永久筆記」的固定架構,這也讓我不斷思考:「到底什麼樣的筆記格式,是比較好的呢?」

這個問題當然因人而異,因此我參考 Andy Matuschak 提出的「原子化筆記 (Atomic Note)」、師北宸提出的「萬能寫作法」,分享我對「永久筆記」摸索出來的寫筆記原則。

1. 一則檔案/筆記,一個概念,也就是原子化筆記
2. 這則筆記的概念要完整,所謂的完整是

(O)能夠講清楚這則筆記概念的句子

 這個沒有一定的標準,我是採用「萬能筆記法」的結構來判斷,也就是「觀點 – 舉例 – 小結論」

(X)片段的字詞、少數幾個字 破碎的文字是不好的筆記方式,因此隨手記錄下來的內容,都要盡可能串成一個完整的句子

2. 好與壞的筆記格式

下面拿我的筆記當作範例,舉 2 個例子供大家參考。

範例一:完整筆記內容比較長

例如以「如果要讓大腦轉變成發散模式,就直接去做其他事情」作為筆記標題。

(O)這樣的筆記是好的

1. 大腦的思考模式有 2 種:發散模式與專注模式,能夠自在的轉換兩種思考模式,將對我們生活中的學習、解決問題很有幫助。

2. 專注模式很容易達成,認真想就好了!當我們碰到一個問題並開始思考時,大腦就會自動啟動成專注模式,試著思考答案來解決面前的難題。

3. 但多數時候我們想不到方法,可能的原因是根本就想錯了方向……因此要用發散模式讓腦中的想法四處繞一繞,換個方向思考就能找出答案。

4. 但問題是怎麼轉換成發散模式呢?跟專注模式不同,發散模式不是「想」著腦中要放鬆就能放鬆,因為只要自己有在「想」,腦袋就已經無法放鬆了!

5. 因此比較好的做法是:直接離開現場,去散散步、上上廁所、洗個澡、走路、做勞力活,都有助於啟動發散模式。關鍵是我們要讓精神專注在身體的勞動上,這樣心思就會自然的轉換到當下的活動,自然就不會去動腦「想」事情了。

6. 還有的做法是換種媒介學習,例如去看 YouTube 影片、去聽不同老師的教學,這些作法有助於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讓心智理解事情。

(X)這樣的筆記是不好的

1. 大腦的思考模式:發散模式與專注模式

2. 我要嘗試看看在兩種模式轉換

範例二:完整筆記內容比較短

例如以「 產品的製作人本身就是產品最好的代言者」舉例。

(O)這樣的筆記是好的

能夠不斷使用產品來傳遞價值、才能讓其他人相信這個產品真的好用,姑且我把這個行動稱作「替自己的產品代言」。

「替自己的產品代言」不能只用嘴巴說,還必須動手做出些成果。這讓我想到一個不錯的例子,例如中國 Flomo 筆記的少楠就用 Flomo 筆記捕捉自己的靈感,並把靈感發表成週更的《產品沈思錄》電子報 。

想把產品發揚光大,產品創作者就是產品最好的背書人。

(X)這樣的筆記是不好的

替自己的產品代言 傳遞價值 產品創作者就是產品最好的背書人

3. 結論

好的筆記有點像是在寫短篇文章,能夠有足夠的 Context(脈絡)閱讀。

分享我自己判斷筆記是不是寫得好的訣竅,你可以問自己:

1. 未來當我再次看到這則筆記的時候,我可以知道我在寫什麼?

2. 這則筆記的複用性高嗎?也就是若需要,我可以直接複製段落的內容貼到新的筆記、文章中嗎?

3. 我可以知道當初為什麼要寫下這則筆記嗎?(紀錄資訊來源)

4. 這則筆記跟其他筆記的相依性(dependency)高嗎 ? 例如我必須先看完其他筆記的內容,才能知道這則筆記在寫什麼嗎?(相依性無法避免,但盡量把概念分拆出來,有點像是寫程式時不要一個 function 做太多事情的概念)

 

本文轉貼自:PM 的學習力工具箱原文連結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