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專案知識

關鍵鏈實務案例─ ABB

我曾在PMI所發行的專業刊物PM Network讀過一篇與關鍵鏈相關的文章,大約在2000年發表的,文末作者提到基於實務上關鍵鏈已有不少成功且績效卓越的案例成果,建議PMI將關鍵鏈方法列入PMBOK內容。幾年下來,觀察PMBOK幾次改版對於關鍵鏈的說明篇幅愈來愈完整,或多或少也看得出來這個方法已經不容小覷。 在國內推動關鍵鏈專案管理的這些年,接觸過不少因為公司專案績效不佳而來尋找改善方法的專案管理者,對於關鍵鏈所點出的核心問題,大多數的管理者都能在自己的工作狀況找到相應的處境而深表認同,卻在進一步了解關鍵鏈提出的解決方法時,得到類似的反應:「嗯…

管理的能與不能

這篇想寫很久了。 因為常常有人跟我聊到導入專案管理的績效。 有些是客戶有些是朋友,他們都會很挫折的跟我反應說不知道怎麼證明專案管理的成效,或是他的老闆覺得「做這件事情似乎沒有價值」。 我就覺得奇怪,如果是個原本毫無管理的公司,導入任何規則最少都能減少混亂。 就算無法量化的舉證,最少不會讓老闆毫無感覺啊? 細問之後才發現,很多老闆以「專案最後還是沒有賺錢」作為論斷基礎。 覺得既然做這件事情沒能等同讓案子賺錢,這件事情應該就是沒有成效。 但這恐怕有點過度把問題簡化了。 從我的觀點而言「管理」當然能賺錢。 因為管理就是為了把經營的不確定

優秀經理人做的十件事情

之前在FB的粉絲頁上,我有轉貼一篇英文文章叫10 Things Great Managers Do (by J.D. Meier)。這十點剛好跟我心裡中一個好經理人該有的十個特質完全相符,甚至連順序都一致。 雖然有人覺得可能有些打高空,甚至我自己很多點都還做不好。 但我覺得,版上的讀者很多人都是致力想將來成為一個好的經理人或經營者。 除了一些硬技巧的培養外,軟技巧的同時提升是不可或缺的。 而且,就算我們尚有一些能力不足,但知道甚麼是更好的模型,總是對自己有幫助的。 所以,我特別花了些時間把這篇文章翻譯成中文,服務一下英文不好的讀者。 有些地

群性虛耗

相信大家可能有聽到一個說法:「組織中既然有這麼多不同能力的人才。 領導人在決策前應該讓大家都能參與討論。 請每個人提供寶貴意見,如此才能避免盲點、並確保每次的決策都是最佳決策。」 很遺憾。 我一直覺得這是一種錯誤的概念。 因為一個組織如果總是以這種方式運作,那除了充滿混亂與衝突以外,恐怕不會有第二個結果。 畢竟集體決策雖然有腦力激盪的效果,但其實有個另外不為人知的副作用,就是社會心理學談到「群性虛耗」(Social loafing) 的問題。

如何最低成本的取得PDU與考PMP

最近不約而同有幾個朋友在問我「如何成本最低的取得PDU」。 好吧,我先承認。 雖然我自己對這樣「貪便宜」的想法有點不以為然,覺得這樣做似乎不是一個專業人士該有的行為。 但我畢竟也不是甚麼衛道之士,而且只要不太誇張,想找個低成本的作法也是人之常情。 那環顧四周,最便宜的絕對是某些補習班搞出來的噱頭。 據說你可以上那些補習班的Facebook去按讚,這樣就能得到一定數量的PDU!? 除了Facebook以外,好像他們還有一些實體的活動(比方說甚麼課程說明會),你拉人去,他也給你PDU。 搞得像直銷與老鼠會一樣…. 老實

關鍵鏈專案管理變革首部曲

好久不見了~ 不曉得大家對先前談的關鍵鏈專案管理是否還有點印象? 這幾年遇到一些認同關鍵鏈核心價值的人,有的是廣讀管理書籍吸收新知,進而接觸到關鍵鏈相關書籍,有的則是肩付公司交辦的責任,出來上課評估新方法。由於這類伙伴通常單槍匹馬,位階則是中階主管或專案經理,不難理解他們第一直覺所產生的擔憂如出一轍,最常看到的回應是“這樣的觀念很好,但光是我們了解沒有用,像公司現在這樣,主管不太可能不讓員工多工、不可能不用里程碑控管、不可能把安全時間拿出來當專案共用的緩衝、不可能…”。

推薦一個自修PMP的好物

上週在辦公室跟同事聊到PMP考試,公司一位顧問告訴我一個「好東西」,我知道版上有不少朋友專案經驗豐富,管理概念也很到位,只是沒時間也不想花大錢去弄張PMP證照,接下來要分享的資訊或許你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