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產品開發:你認識 BRD、MRD、PRD 這三大文檔嗎?

關於新產品開發:你認識 BRD、MRD、PRD 這三大文檔嗎?

新產品開發在多數公司都是極機密等級的專案,通常只有核心成員可以知道,這種「只可意會、無法言傳」的低調方式,不僅造成人才斷層、培養不易,要是 Key Person 整體出走,公司營運勢必大受影響。過去經常承接某單位主管離職後的空缺,就任後才發現工作交接的文件,不僅內容不詳盡,還有很多事項未交待,也找不到相關資料,即使打電話去問,也是推說:「已經交接了,內容都在離職清單的文件上。」最後,只能一步步將「破網」補起來。

其實,多數公司的產品經理並未養成撰寫「文件」的習慣,「事後補件」就成了不成文的規定,如果有補件、歸檔那還好,至少下一次的新產品開發專案還有跡可循,最擔心的是:無前例可參考。如果依照這樣的模式去開發新產品,相信成功的機率肯定不高。

依照默爾.克勞佛(Merle Crawford)在《新產品管理》一書中,提出新產品開發流程(如圖 7-1)來看,不僅每個階段(Phase)的任務眾多、細節繁瑣,產品經理還需要與不同利害關係人溝通協調,因此,相關的文件內容肯定少不了,但大致上可以歸納成以下三大文檔:BRD、MRD、PRD,茲分述如下:

圖 7-1:作者整理

BRD(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商業需求規劃書

從商業這個字來看,大概不難猜出這份文件是要呈報給老闆及高層主管們檢視的內容,目的是讓決策者們從制高點的角度去了解:

● 為何要做這個產品?

● 需要多少資源(如:人、設備、時間、錢)?

● 可以幫公司帶來哪些效益?

● 可以提升哪些競爭優勢?

● 商業模式是什麼?

用簡單的話語來說,BRD 是「一份企業想要運用產品或服務實現目標的藍圖」。BRD 的內容則涵蓋新產品開發專案所有的可交付成果(如:市占率可提升 10%)以及與每個階段相關的輸入(inputs)和產出(deliverables)。

通常 BRD 由公司幕僚(如:特助)或是 PMO(專案管理辦公室)組織成員來撰寫,在大型企業比較適用,因為產品線及產品組合相對複雜許多,但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BRD 可能會併入 MRD(以下說明)的文件內容。

MRD(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市場需求規劃書

當公司高層同意 BRD 的內容,也就表示市場需求有增強的可能性,值得繼續往下一個流程發展,這時就需要著手進行 MRD 市場需求規劃書的撰寫。MRD 代表的是:

● 對新產品開發或產品強化的要求。

● 針對產品概念確定的顧客或潛在顧客以及市場需求。

● 確保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有履行「傾聽顧客聲音」。

MRD 大致上涵蓋以下內容:

● 產品面:對新產品或既有產品功能強化進行完整描述。

● 市場面:市場區隔和目標市場分析,確定誰是潛在客戶。

● 競品面:競爭分析──全面區隔市場中的競爭對手及其產品。

● 營運面:針對即將開發的產品,描述其如何瞄準目標客群並與競爭產品做出區隔。

簡單來說,MRD 需要明確指出產品的目標客群,市場研究人員才能更好的進行分析,營運部門有了較精準的數據資料,自然在市場推廣方面,能夠制定出更好的方案。這就是 MRD 文件串連商業、市場、營運的關鍵角色。

 通常 MRD 由公司的產品行銷經理或是產品經理自己來撰寫,我認為無論公司大小,都應該要有一份類似 MRD 的文件內容:對市場及使用者需求的充分了解。

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產品需求規劃書

PRD 的主要作用在於,「向所有利害關係人及產品開發團隊描述該產品將是什麼?確保所有成員都明白該產品即將交付的內容為何?」

 一般來說,PRD 包含以下內容:

● 摘要總結:包括產品願景、目標、範圍和風險。

● 產品功能:詳細定義產品功能列表,包括:發布計畫、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相容性、安全性、性能、可用性、操作性、服務機制、法律、安規、通路、包裝、測試、體驗……,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瑣碎的事。如果你的公司在 Run 敏捷,那麼此部分的內容只需要簡化到目前已知的部分。因為,敏捷會在此過程的後期適應變化。如有必要,請主動添加到列表中,然後刪除不適用的內容。

● 開發架構:本次產品開發專案的架構為何?將使用哪些工具和流程來開發產品?

● 高層次範疇:說明所需的資源、工具、日期和里程碑。

● 風險分析:說明可能的風險及分析因應對策。

● 結論或建議:總結對於本次產品開發專案的具體結論或建議。

● 附錄:圖表、參考資料或更多詳細文件都可以放在此處。

以上內容大致上可以再簡化成產品介面、產品流程、功能需求、測試需求、體驗需求等面向,至於 PRD 要展開到什麼程度,還是要看公司大小及產品的複雜程度而定。

個人建議,PRD 必須由產品經理自己來撰寫,理由有以下兩點:

1. 確保產品能有效率有節奏的進行!

2. PRD 的優劣關係到整個產品的發展方向!

BRD、MRD、PRD 三者之間有何連結

從為什麼要做新產品的角度來看,BRD 是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觀點來看產品策略;MRD 是從使用者的觀點來看市場問題;PRD 則是從產品的觀點提供解決市場問題的方式。從黃金圈法則(Golden circle)來看,Why 所代表的是 BRD,How 是所謂的是 MRD,What 則是 PRD。

用一句話來形容:BRD 是產品的 Head、MRD 是產品的 Body、PRD 是產品的 Heart,有了 Head、Body、Heart 這就是一個完整的產品了!

對多數中小企業來說,通常是先完成 MRD,並得到高層主管及老闆批准之後,才開始撰寫 PRD。實務上,也有公司將 MRD 與 PRD 合而為一。

文件如何內化成 KM,促進跨部門溝通整合

專案失敗並不可恥,特別是新產品開發的失敗率尤其高,如果我們沒有從每一次的專案失敗過程中汲取經驗(Lesson Learned),難保下一次不會再出現類似的情況。以這次疫情防範為例,有多數國家相繼出現離譜的防疫漏洞,台灣雖然也有不少問題發生,但如果不是 2003 年 SARS 的防疫經驗傳承(相關的文件記錄及當時的防疫人員協助),相信將會造成更難以預測的災難!因此,「保留專案經驗記錄,提供未來專案參考」這件事就顯得日益重要。

個人認為,要讓「文件管理」做得好,並且內化成公司的 KM,首要之務就是要成立專責組織來推動,如果公司已經有 PMO 相關單位,那麼這件事的進展就比較有機會能達成目標,反之,將成為三不管地帶,大家相互推諉責任,這也是長久以來公司推行 KM 失敗的主因。

其次,要建立文件樣態的標準化,不同單位的文件格式(如:Office、Visio、Xmind、Axure……)、內容(如:文字、圖片、影音……)可能有極大的差異,KM 推動小組需要跨單位進行溝通協調,並扮演「文件標準化」的橋梁。

最後,則是要將各部門是否有落實「文件管理」列入 KPI 指標,作為績效考核的一部分,KM 推動小組則是要定期與各單位進行訪談,以了解運用「文件」與其他單位溝通的成效以及遇到的問題有哪些。

上述的做法可以運用敏捷的專案管理來執行,經過幾次迭代修正(如:口罩實名制),就能逐漸讓 KM 標準化,也能充分運用在新人的入職訓練,不僅可以節省不少公司內部溝通的成本,還能化解不必要的跨部門衝突發生。

隨著 5G、AI、大數據的快速發展,新產品開發的複雜程度可想而知,「文件」的「數位化」將是必然的趨勢,隨之而來的資安問題(如:文件控管)也將是公司需正視的問題。至於新產品開發專案的「文件」有哪些具體內容或是標準格式、範本,也許就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問題,只要能有效達成團隊溝通的目的、共同完成產品上市的目標才是最核心的關鍵。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打造產品經理黃金身價的 10 堂課:PM 從 0 到 1 實踐指南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