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管理

不能心電感應,所以這麼做.. (圖多)

之前提到人與人之前無法透過心電感應互相察知彼此的意念,以至於知識無法快速轉換、想法與心意也很難透過語言來溝通;而各類誤解與錯誤更可能在言語溝通中產生。 但饒是如此,專案還是得做,我們終究希望能把心中美好的概念、設計、與構思在世人的面前展現,至於無法心電感應下意念整合與理解的困難,則要想辦法排除…… 我這邊處的公司是一個完全專案導向的產業,所有的商品都有高度的不確定性、時間性、以及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 但在這樣複雜且動態的環境下,我們如何確保橫向的溝通與連繫? 尤其如何確保所有溝通路徑能在動態變動的環境下沒有斷裂並能確保同

如果我們都能心電感應多好?

人類間語言的有限性也常常讓人深感挫折。 會議就是一個例子。 常是大家熱熱鬧鬧、興高采烈的討論了一堆東西。 但離開會議室後,往往沒人知道具體結論是甚麼,或每人其實都有不同的解讀。 以至於「很有共識」的會議開下來,最後卻常沒有各自以為是共識的成果出現。 另一個狀況則發生在事情爭議性很高、而立場很難黑白分明時。 人一多時反而無法暢所欲言,官樣的文章談了談最後問題一樣無法解決。 所以相較於很多人喜歡開會解決問題,我反而老有開會很難解決問題的感覺。  

水平思考

我之前待過一間軟體公司,曾經有件讓我記憶深刻的事情。 當時的老闆希望製作一份產品介紹的光碟,能在客戶放入光碟時跳出一個歡迎頁面,讓觀看光碟的人可以選擇相關產品的介紹或是短片。 當時老闆交代一名新來的工程師:「也不用弄的多特別,就做個簡單的網站吧。 讓使用者放入光碟時,會自動打開裡頭的網站,然後他就可以點選連結看介紹影片」。 可是那時候Windows一直在改造他的系統安全設定,所以如果有網站是在光碟或是硬碟上的話,系統會跳出一個類似下圖的警語:   

公有地的悲劇

據說在某個高原上有一個小部落。 高原上雖然有著大片的草地,但因為土地很貧脊,每年雨量不充足,所以幾乎種不活甚麼農作物來。 數百年來,居民大都是過著狩獵與採集的生活,這也造成幾乎每一個人家都過得很清苦。 其中有一家人,我們就叫緒厲兀家族吧。 緒厲兀家的老爸,有一天去了城裡一趟。 他發現原來城裡的人生活都過得很好,有大房子遮風避雨不說,吃的、喝的都比他們部落好上百倍。 這讓他開始思索,有沒有甚麼辦法能夠多賺點錢,改善一下家裡的生活。 他去城裡的百貨公司逛了一圈,發現裡面怎麼甚麼東西都有賣。 只是哩,看來看去好像都沒有甚麼他們能拿來賣的東西。 總不會有人

管理藝術(二)之 平衡需求、但別想討好所有人

我有很多年不太去台灣的風景區玩了。 這是因為我覺得不管去哪裡,怎麼好像都是一個模樣? 彎彎曲曲的山路邊有著一樣的風景:一邊是水泥的護坡、而另一邊則滿滿都是「庭園咖啡」、「放山雞」、「民宿」的招牌、或是一堆密密疊著長像類似的鐵皮屋。 等到了定點之後,十之八九更是同樣的類型。 也不知道是業主貪心還是怎麼樣,明明不是很大的一塊地,招牌上大多宣稱有小木屋、農場、向日葵(或是薰衣草)花田、兒童遊樂區、咖啡座、烤肉、吃放山土雞、射箭、交誼室、網球、野外求生、甚至漆彈區。 偏偏也幾乎沒有例外。 這類號稱「全方位」的休閒場所幾乎都只是「號稱」。 你也不

利害關係人管理一之 畫押的迷思

自己回顧起來,專案生涯中最輕鬆的一段,應該是我剛畢業時參與的案子,也就是高鐵台中段的建造案。 輕鬆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工作非常單純。 所謂單純並非指專案好做。 工程建築案一樣有其技術上複雜之處,但好處在於工程專案的「需求」往往都很清楚且具體。 這是因為土木工程界對於專案管理這檔事情概念已經較成熟,各承包商或是業主對於本身分工很清楚,合約執行上也都很明確。 若自己不設計只是負責施工的,別人會把施工圖交給你;就算有包含設計,需求也多是一開始就談定的,照著規範與業主要求,都不致於會出現奇怪的結果。 所以大部分的事情只要秉持著「照合約」、「照

利害關係人管理三之不過就是多想些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類似這樣的故事。 有個人,暫且叫他A君吧,某天忿忿不平的跑去找他老闆。 然後質問老闆說:「我與B明明是同時來到這裡的,我們學經歷都相同、作的工作也類似,但為何B的薪水還有職位都比我升的快呢?」 老闆說:「我先不回答你,但請你先去幫我查查最近市面上最夯的東西是甚麼?」 A離開老闆的辦公室後開始上網做了一些訪查,回來跟老闆報告說:「最近最夯的東西,似乎是個在Facebook上叫【開心農場】的遊戲。」 老闆又問:「喔? 遊戲嗎? 那他們是怎麼獲利的呢?」 A遲疑了一下:「我不知道… 大概是賣遊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