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

PM的牛肉在哪裡?再談WBS

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是許多專案管理初學者第一個碰上的專有名詞。你知道有MBA學位的人和沒有MBA學位的人最大區別在哪嗎?有種說法是,前者擅長在對話中饒管理名詞,而且一定要有英文縮寫,類似這樣: MBA一號:「你知道今天我Boss有多Evil?他在Board Meeting因為KPI的Issue和CFO互相finger pointing,最後竟然Blame on me,這明明就是RD Head和QC Team間的communication有Gap嘛!這些人真是Crazy,WTF!」 MBA二號:

團隊運作之 民主不永遠是政治正確

之前寫了一篇跟搬冰箱有關的故事 (沒有壞人;只是因為大家沒有安全感)。 那篇談到放任大家的好心流竄時,最後可能反而帶來不好的結果。 這兩天我又想到在11/27日那天第一次上「連猴子都能學會的專案管理課程」時,也發生了一件類似且讓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活動中,其中兩組有人出來積極的整合大家並做出決策;而另外兩組呢,則是採取集體決策的模式。 在活動結束討論時,我就對同學拋出了一個問題:『我注意大家在前個活動中採取著全然不同的運作方式。 有人是權威式、也有人是民主式。 請大家談談你們的想法?』 有趣的事情倒不是大家有不同做法,而是在我丟出這問題後,所有

康熙(的Mail)來了

  金庸的武俠小說我想大家應該很早以前都讀過了,但我是在大學畢業之後才開始接觸,而且最近才終於讀完「鹿鼎記」這個長篇。結尾金庸大師寫了一篇附錄,是關於「康熙朝的機密奏摺」,讀了覺得相當有意思,不知道看過鹿鼎記的人有沒有印象?

沒有壞人;只是因為大家沒有安全感

最近家裡的冰箱無預警的壞了。 我找了位維修人員來看,拆開來看了半天,最後跟我說是壓縮機壞了,換個新壓縮機要$7000元。 想想修理並不划算,所以就上網訂了一台新的冰箱。 PCHome效率很好。 下訂沒兩天,電器行的人員就跟我聯絡了,說他晚上會送到。 到指定的時間,果然電鈴準時的響起。 只是開了門後,就開始有點奇怪了。 因為,怎麼久久都沒見到人上來? 雖然我住的地方沒有電梯,但畢竟只是二樓,冰箱也不是超大台那種,半天都沒動靜實在古怪。 我穿了拖鞋探頭出去看,發現一位年輕的女性在樓梯的轉角指揮。 而後面則是跟了一位約30

不在辦公事,也在辦公室

真的會不在辦公室也在辦公的,除了業務員以外,大概就是如我這種事情常常沒辦法在白天做完,只好半夜躲在家裡抓頭苦惱寫著文章或做企畫書的人。  不過,這句話如果修改幾個字,倒似乎對很多人而言又變得很有貼切性了。 比方說我有幾位朋友待在日本公司裡,公司高層就是會希望大家「經常性」的留下來加班。 但留下來加班可不表示有事情作,有時候往往只是因為大家都不敢走,所以百般無聊也得留下來跟大家大眼瞪小眼,甚至是得想盡辦法「裝忙」。 所以呢,有人看到我把標題定成「不在辦公事、也在辦公室」,搞不好會心有戚戚的會心一笑吧? 今天來談談加班這東西。

空隙

註: 本文原始是在跟公司內部的成員溝通、並宣導專案管理的概念。 (主要談的是績效考核這東西的危險性。) 某位同仁在他部落格提到一些組織管理上的問題。 本來我只是靜靜看著,想說不要隨便插嘴的好。 但這兩天想到,這些疑問或許是其他人也有的疑惑,那其實就值得聊聊了。 畢竟目前整個組織都在為了能打下更扎實的根基而陸陸續續在推動一些調整,雖然事前各規劃的人員都做了多次的會議、沙盤推演、以及密集的討論,但百密總可能有一疏,總可能有些甚麼漏洞是一開始沒被查覺的。 而另一方面,這些規劃與布局有時候不是瞬間的變更,往往是階段性、漸進式的,但調整步驟卻未必能

專案若想管得好,你需要成為資料收集達人

專案開始需要精密管理,說起來還真是近幾十年間才開始興起的一門學科。 古代的人雖然也蓋了萬里長城跟金字塔,但「據說」因為那時候沒有照相機及Email,皇帝平時又忙著跟後宮的佳麗週旋,因此只需要每幾個月在竹簡之類的東西上面畫個圖,剩下時間可能幾乎沒甚麼事情需要決策。 就算要決策,大概也是諸如此類這種小問題… 古代專案的主管:「怎麼? 搬石頭的人不夠嗎? 前面不是有個村莊嗎? 裡頭人不是還不少… 你不會自己決定嗎,怎麼這種事情也要問我?」 再不然就是… 古代專案的主管:「甚麼!? 食物快見底了? 東邊不是有個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