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塵行者 Esor Huang - 作者系列文章
異塵行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Esor Huang)是「電腦玩物」部落格站長,致力於透過文章,完整記錄與傳播行動工具的使用心得、科技工具如何真正活用到工作與生活,以及提升時間管理和工作效率的技巧等內容。主題會涵蓋數位應用、時間管理到生活旅遊中的科技人文觀察,目前部落格每日點閱數超過六萬,累積瀏覽人次更已突破九千萬人。

如何持續建構並有效累積個人知識體系?

對大家來說,建立一個個人知識庫的意義是什麼?一方面是看到有用的資料想要收集下來,但另外一方面,根據我採訪多位善於進行筆記或資料整理的朋友,都有一個共通的概念是:「收集自己的經驗」。無論是研究思考過的議題,或是工作日誌般的流水帳,自己的經驗最寶貴,而且獨一無二,如果能夠好好的保留與整理,就會讓未來的工作有所本,或是直接取用之前經驗的範本,或是參考之前經驗的錯誤與成功處,就算不是多厲害或多成功的經驗,但對自己的幫助是任何其他地方收集來的資料無法比擬的。

如何利用微小成果度過低潮、降低焦慮感?

即使有再厲害的生產力技巧與工具,但人生當中難免有大大小小的挫折,會遇到許多的低潮,會碰上許多的焦慮時刻,不太可能永遠保持在一個高生產力的狀況。其實我也常常遇到類似的情況,可能不久前才完成了一個很棒的書籍,獲得許多成果,感覺好像來到一個人生高峰,但通常不久之後就會遇到一個挫折而開始焦慮,或是感覺到某種一成不變而失去動力,也可能遭遇到某種重大轉變而必須改變自己。

難以量化的目標如何變得具體可行?從自信、溝通到職涯案例拆解

在時間管理的課程中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的目標感覺是很難以量化的,例如是某種感覺、態度的改變,或是某種長遠的理想,這時候,常常會覺得無從下手計畫,或是怎麼規劃好像都不對,找不到具體可行的方案,於是也就很容易變得拖延。雖然我們知道應該把目標拆解到現在具體可行的方案,但是那些形而上的目標真的可以這樣理性拆解嗎?那些遠大夢想我先看到這個當下就足夠了嗎?

5個小技巧引誘行動,讓計畫如期執行

最近連續上了好幾堂一整日的時間管理課程,在課程中也分析了許多學員的時間管理案例,其中有一個我常常會提出的回饋問題是:「安排出行動後,有沒有想過自己如何才會真的去執行這樣的行動?」例如有朋友想要養成持續練習英文的習慣,設計了一個行動是每天背10個單字,看起來好像很合理,但有一個問題是,我怎麼確保自己真的會背到10個單字?」

​​​​​​​克服資訊爆炸的五個技巧,將心力放在關鍵內容

資訊爆炸是個老問題,但最近收到一位讀者的提問,利用這個機會,跟大家聊聊近期我的處理方法。雖然在電腦玩物上多年來我似乎一直熱衷於收集很多數位生產力工具、生產力技巧的資訊,但資訊過載這樣的想法其實一直不曾構成我的困擾。尤其這幾年來慢慢放下積極追蹤社群新動態的習慣,也似乎能找到即使如此還是不焦慮,並更有時間繼續推動自己的重要專案成果的方式。

練習五個覆盤步驟,用解決問題取代空想計畫

覆盤筆記的概念是,與其花太多時間去想還沒實現過的計畫,不如在筆記中先拆解自己遇到什麼問題,目前採取了哪些行動,並從行動中找出可能問題,最後產生一個更新版的行動流程,並且依據這樣的覆盤筆記,幫助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

間歇日記結合每週清單,要事完成率大提升

之前在電腦玩物分享了「用寫「間歇式日記」取代規劃待辦清單,不會再寫了一堆卻做不到」一文後,我便開始把「間歇式日記」中的某些方法,融合在自己實踐多年的「每週子彈行動清單」習慣中。而這樣實踐了快兩個月的時間後,現在這套「間歇日記結合每週清單」變成我固定的每天執行待辦清單的新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