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產品經理來去新加坡:準備英文面試的心得

菜鳥產品經理來去新加坡:準備英文面試的心得

之前寫了兩篇找尋海外工作機會的心得〈菜鳥產品經理來去新加坡(上):海外求職 — — 準備篇〉〈菜鳥產品經理來去新加坡(下):海外求職 — — 面試篇〉,最近突然想到一些細節想補充,就決定再來寫這篇,主要想聊聊:作為中文母語者,該怎麼準備非母語(此指英文)的面試。

step1 : 心態調適

老實說,之前經歷過的英文面試中,不確定是考前猜題特別準,還是面試官的語速都不快、口音也剛好是自己能掌握的,所以當時頂多是講起英文不太順,但幾乎沒碰過聽不懂的問題。

然而,現在真正到新加坡工作之後,發現自己又回復成「英文木耳」的狀態,超常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和一些人吐過苦水後,他們通常都會很善良地說:「這是很正常的啊,英文又不是你的母語,多聽就會習慣了,如果真的聽不懂,就請對方再講一次。」但當下真的太挫折了……實在聽不進這種鼓勵式的話語。

所幸隨著時間過去(已上工兩個半月),再加上環境所逼(總不能逼東南亞同事學中文),自認講英文與聽英文的能力都稍稍好轉,即使仍會面臨聽不懂的窘境,也比較能夠怡然面對(雖然偶爾仍會陷入自我質疑)。

現在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的心態也可以稍稍調整一下(這也是我現在很常提醒自己的)。

1. 坦然接受自己「不管再怎樣努力,都不會是英文母語者」的事實。

即使背了再多單字、多益再高分、看再多美劇或脫口秀,我們終究就是土生土長、講英文難免會有台灣腔的中文母語人士。

即使可以流暢說英文、聽懂英文母語人士在講什麼,但終究難以培養出可媲美英文母語人士的語感、口氣和用字遣詞。

換個角度想,即使同為台灣人,也有人「在」「再」不分、「應該」寫成「因該」;有人寫起文章行雲流水,有人半個字都擠不出來,所以,即使是母語人士,對於母語的掌握度本來就也有高下之分。

2. 接受上述事實後,不要有灰心的情緒、不要有那種「反正我再怎麼努力都沒用」的想法,而是去想「所以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具有更趨近於英文母語者的能力?」

以我自己來說,畢竟現在就是身在這個「必須用英文工作」的環境了,既然沒有放棄的選項,倒不如善用周圍的資源 — — 比如觀察周圍英文母語的同事在報告時的用字遣詞,藉此學一些自己比較不熟的用法或發音,進而精進語言能力。

如果是要面試海外的工作的人,也可以藉此先培養心態 — — 既然想要到海外工作、工作又會用到英文、自己又真的很想出海的話,那就努力把英文練好吧。

step 2 : 呼吸

之前在進行英文面試前,我會提前半小時開始準備,包含:先把比較不熟的考前猜題講一次、把自我介紹練到不卡詞、測試鏡頭與麥克風等,最後一步就是會「調整呼吸」,讓自己多做幾個深呼吸,藉此平緩緊張的情緒。

「調整呼吸」聽起來很廢,但對我來說超級實用,只要發現自己開始緊張、慌亂了,就會在心裡提醒自己「記得呼吸~」,做幾個深吸深吐後,通常就會回復到比較平穩的狀態,也能以比較和緩、自然的姿態展開面試。

step 3 : 想辦法聽懂英文

心態調整好了、呼吸順暢了,前置作業算是完成,再來就是真正的英文硬實力了。在會「講」英文之前,更重要的是「聽」英文,畢竟如果要在英文面試中有好表現,得先聽懂面試官再問什麼,才能形成一來一往的對答。

如果純粹是想讓英文進步,看 youtube、聽 podcast、看美劇等都是很常見且應該蠻有效的方法,但若是想要針對英文面試做準備,也就是目的性極為明確的話,那 youtube / podcast / 美劇的主題也可以更明確一點。

不過,每個人習慣的方式不同,最重要的還是找出自己不排斥的方法,才能持之以恆練下去。

1. YouTube

建議直接依照當下的需求去搜尋對應的影片關鍵字,比如要用英文自我介紹,就找 english interview self introduction;要用英文發問,就找 what to ask in an interview;想跟 PM 面試相關的,就輸入 product manager interview。

以下這 3 個 youtuber 是我的英文求職恩師:不過也老實說,找到工作後,現在就沒那麼上進了……真的是準備工作面試時才狂看以下影片……現在都是在看脫口秀或各種生活廢片。

1. Linda Raynier:口齒清晰,聽她講英文很舒服
2. English with Lucy:英國腔女子,口條也不錯
3. Andrew LaCivita:口齒也很清晰,而且他的頻道有不少面試相關的影片

有些台灣的 youtuber 也有英文面試教學的影片 — — 比如阿滴英文、C’s english corner,但他們多半都是用中文在教英文,既然都要準備英文面試了,個人會建議直接找全英文影片,也可以幫助自己更快習慣全英文的環境。

另外,我之前在準備現職公司的面試時,因為只知道是新加坡公司,不確定面試官會是誰、有怎樣的口音,所以當時就有在 youtube 搜尋 singlish 相關影片,讓自己先習慣新加坡口音。

💡 不管是要準備哪個國家的公司的面試,只要搜尋「國家名+accent+english」通常就能找到不少影片了 — — 如 india accent english, australia accent english,也可以藉此了解該國英文的腔調和用字特色。

2. Podcast

我本來就有聽 podcast 的習慣,準備面試時為了讓自己整天都處於「有英文輸入」的狀況,上下班通勤聽 podcast、下班回家繼續找 youtube 影片來看,盡可能地讓生活中充斥英文。

但如果一直聽工作 / 面試相關的主題,真的會很膩……一直聽英文也很累,所以有時候還是會偷懶,可能一半是中文 podcast、另一半才是英文,而且會聽一些跟面試無關的生活化主題,目的就只是讓自己持續有英文輸入,以下這 2 個是目前持續在聽的 podcast:

1. Other People’s Lives
由兩個美國男生主持的節目,每集會訪問各種奇異背景或經歷的來賓,有時的主題真的會特別到聽不下去……目前聽過比較有印象的是:喜歡吃碎石子的人、從槍擊案中死裡逃生的人。
總之,如果目的是要「習慣聽英文」,建議還是找一些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不然真的會很難持之以恆。

2. The Product Podcast
這個 podcast 應該是錄下某個主辦單位辦的實體演講活動。每集都會由一個公司的 PM 分享不同的主題。
優點是產業、公司、主題、產品性質很廣泛,缺點是音質品質不穩定,有時候很清楚,有時候超模糊。但至少可以從這些節目中學到一些 PM 的專業術語或表達方式。

3. 美劇

在之前最走火入魔(?)的時期,我會「逼」自己每天看一集無字幕的美劇,聽不懂的話還要倒回去看。但想當然地,這種高壓式的方式持續不久,不到兩週就放棄了,因為原本看美劇是多放鬆的事~到後來反而變成每天的例行公事,超級無聊。

現在的方法比較折衷(但當然也因為現在沒有面試壓力啦),手上同時有 2–3 部在追的美劇,就會要求自己看其中一部要關字幕,其他的就正常開中文字幕看。

此外,美劇也要慎選,不要找那種有很多專業術語(如 TBBT)或冷僻英文(如冰與火之歌),盡量找一些輕鬆喜劇,這種通常是最生活化的。

1. Modern family:
描述一個大家庭(三個家庭)的生活故事,有時荒謬、有時溫馨,看完會覺得很溫暖的一部劇。

2. how I met your mother:
描述 5 個好友在紐約生活的故事,個人不是很喜歡結局,但除了結局之外的集數都蠻幽默好看。

3. Friends:
經典美劇六人行。雖然現在回去看會覺得很有時代感,但他們講的英文真的都蠻生活化。

4. atypical:
描述一個患有自閉症、熱愛南極的男生的生活故事;可能因為裡面有很多青少年角色,年輕人(?)語速蠻快的,有時會有點跟不上。

5. Never have i ever:
描述一個印度女生的校園生活故事。女主角本身沒什麼印度腔,但她的家人就稍微有一些腔調,想練印度腔的人可以試試看。

💡 如果像我一樣是英文口音苦手,建議在面試前可以先問問人資接下來的面試官資訊,包含姓名、職稱、面試內容等。

若能在面試前就知道面試官是誰的話,建議可以先到 linkedin 查詢對方的資料,看他在哪裡念書、過去在哪些地方工作,通常可以從這略知對方的成長背景,也能稍微猜到對方會講哪些語言、程度如何。

如果是稍微中高階一點的面試官(比如 Product Lead),甚至可能會參與某些演講,那也可以試試在 youtube 上搜尋他,幸運的話,或許能因此找到對方演講的影片,進而更知道對方的口音、腔調和說話方式。

step 4 : 聽不懂時的應對方式

面試時如果真的有聽不懂的部分,通常可以直接說 sorry / pardon / excuse me 就好;但也不能太頻繁地表現出聽不懂的樣子嘛,所以有時我會假裝網路不好或周圍有雜音,請對方再說一次(我完全承認這是奧步……但實在想不到更好的方法了)。

但萬一還是聽不懂,就真的要重新評估自己的語言能力是否夠用了。畢竟面試中的各種問答幾乎都是可預期、可準備的,如果在海外工作的前置作業就卡關,之後工作上會遇到各種無法預期的情境,想必會更痛苦。

如果有抓到關鍵字,但還是不太確定自己有沒有誤解的話,可以直接拿關鍵字反問對方,進而確認他的意思。

雖然在社交時,很多人都說「聽不懂的話,笑就對了」,但在面試時真的不能這樣!裝懂或尬笑絕對是大忌!畢竟對方很有可能是想問問題或延伸某個重點,如果直接「微笑已讀不回」的話,面試就很難繼續下去了。

step 5 : 努力流暢地用英文表達想說的話

經過上面 4 個步驟後,最後一步就是要學會用英文表達心中所想了。即使作為中文母語者,偶爾都還是會有詞不達意的窘境,那講起英文就更不用說了;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更需要好好練習!

我自己的心得是,要先讓自己「習慣」讓英文存在於生活中 — — 也就是先增加英文出現在生活中的頻率、讓自己的字彙量保持水準,甚至不斷擴充,這樣才能習慣用英文說話、表達,最後再把這樣的語速與表達方式帶入面試中。

1. 把英文融入日常生活

要頻繁使用英文,最快的方式就是把平常閱讀的東西都英文化,比如想用 google 搜尋關鍵字的時候,試著改用英文,然後多瀏覽英文資料。

「用英文字搜尋資料」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對照自己輸入的關鍵字和 google 的搜尋結果,進而更清楚英文母語者慣用的用字遣詞。

比如在準備面試時,可能會想要搜尋 “how to behave in interview”,然後從搜尋結果中就會發現,大家還會用 “How to nail a job interview” 或 “how to ace an interview” 來形容「如何征服一場面試」,如此就又學到 nail 和 ace 這些動詞的使用方式了。

除了用英文搜尋之外,也可以試著閱讀一些英文的搜尋結果。不一定要逐字逐句看、看不懂就查字典,剛開始可以先瀏覽第一段或每個小節的標題,漸漸讓自己習慣閱讀英文文件就好。

如果真的很不喜歡,那可以先從自己的日常下手,比如我自己超愛看 netflix,尤其平常看的幾乎都是美劇,如果有時是看比較冷門的劇,中文資料也不多,就會很常透過 imdb 去看網友的影評,或者透過 google 去找國外的新聞、演員的介紹等,這時閱讀英文就比較不會有壓力。

2. 多講、再講、一直講英文

雖然這真的很老調重彈,但就是因為它真的很重要也很有用,所以得一提再提 — —要把一個語言學好,一定得綜合 input(輸入)+ output(輸出)。

一直輸入(比如背單字)但卻沒機會使用的話,仍然無法知道這個單字適合用在什麼情境;相反地,如果只有輸出(比如狂講英文)但字彙不足、又沒有好好聆聽別人在說什麼的話,那也無法用這個語言達成互動的目的。

如果人在非英語系地區的話,最能掌握的就是輸入,比如多看、多聽英文;輸出的場合就得自己塑造了。之前有分享過這件事,我周圍蠻多朋友在準備英文面試時,都會買線上真人家教來練英文,但個人覺得跟真人演練實在太害羞了……所以土法煉鋼練模擬面試。就像〈菜鳥 PM(產品經理)的 70 道面試考前猜題〉所寫,會先整理出超過 70 個題目,再一個人用英文自問自答。

首要目標是先把內容講順,再來是琢磨用詞、力求精準清楚,並且把比較不會念、不太會表達的寫下來,洗澡時與睡前也一定會自言自語講英文,目的一樣是要讓自己習慣開口講英文。

3. 記下關鍵字並惡補不熟的用法

在準備面試時,除了擬出面試 FAQ 時,也可以在每一題的模擬回答中寫下英文關鍵字,尤其一些會問到專業能力的面試關卡(technical interview / case study)中,很有可能會聊到專業領域的術語、工作經驗,這就是平常在美劇或生活中比較不會用到的,需要特別準備。

比如 PM 們一定很常用中文說「我會跟工程師討論這個需求在實作上的困難點和可行性」,但「需求」、「困難點」、「可行性」要怎麼用英文說?「在測試的時候,如果碰到一些比較極端的情境,我建議可以先略過,下個階段要迭代時再處理」的「極端的情境」、「迭代」又要怎麼說?

此外,面試的時候不是一股腦地把自己的經歷說出來就好,還要很流暢地、具有故事性地描述出來,這樣對方才會想聽下去,所以如何精準用字、引人入勝也是很重要的。這些細節可以參考 STAR 法則(Situation — Task — Action — Result),把自己的經歷套進這個模板,基本上就能寫出有條理又有起承轉合的故事了。

結尾

寫到這也差不多了,想當初準備英文面試時,真的是用盡各種管道且照三餐練習,以上這些就是親身試過的方法,而我也只有這些招了……希望會對正在或即將面對英文面試的人有些幫助。

如果你有更多秘訣,也歡迎留言或寫信分享!

原文轉貼自:MH原文連結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