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沒有 KPI,不要亂定 KPI

寧可沒有 KPI,不要亂定 KPI

是這樣的,大多數(正常的)員工會把重心放在「被衡量的事」,至於沒有被衡量到的,可能就會出事。在沒有配套管理的情況下,

你的 KPI 只有成本,那麼多半品質就會死掉,

你的 KPI 只有品質,那麼多半效率就會死掉。

你的 KPI 只有營收,那麼多半毛利就會死掉。


最近幾個月,在企業裡談團隊目標與績效管理,最後都一定會推薦主管、或是需要設計公司獎酬制度的HR們,這本頗顛覆我的《誘因設計》。

我們都以為做得好就獎勵,待改善的就懲罰,但其實獎勵或懲罰的機轉比表面上看來複雜得多。

很多時候我們會想要鼓勵或制止某些行為,卻因為忽略了機制裡傳達出的「訊號」,反而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舉個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

有一個托兒所因為家長總是無法準時來接孩子而感到困擾,所以他們想出了一個方法:「只要在下午 4:10 以後才到達的家長,要繳交約 $3 美元的罰款 」

結果大家可想而知,遲到的家長愈來愈多,而遲到的時間也愈來愈晚。

追根究抵就是因為「罰款」這件事改變了「訊號」,這讓家長認為原來遲到並不糟糕,只要付了錢就可以免除掉原本的愧疚感。

所以,把遲到罰款發揮了以時論價的功能,讓家長自己決定 ,可以用多少錢來買到「遲到許可證」。

(只是,實驗繼續下去,當把罰款的金額提升到 $20 美金時,又是不一樣的結果...)

很有趣吧!

這讓我想到,很多公司試圖會用罰款來減少員工開會遲到的狀況,但事實上,這可能並不是個有效的做法(除非這個罰款的金額讓員工痛),要不然,這麼做剛好就轉化了原本遲到員工可能讓其他人等待的愧疚感,成為花點小錢購買遲到許可證的訊號。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

越南河內曾經發生過非常嚴重的鼠患,因此政府決定發起一個動員全民捕鼠活動,為了讓這個活動更有效率,政府訂出了一隻老鼠懸賞一分錢的獎勵方案,市民只需要把老鼠尾巴交給政府部門,就可以當做領賞的證據。

結果,不久後發現,沒有尾巴的老鼠在城市裡橫行,因為聰明的市民意識到,剪掉老鼠的尾巴,然後放他們去繁殖,會比殺死老鼠更划算。

最後甚至還有人引進老鼠尾巴進口的生意。

這幾個例子,其實有著重要的提醒:

1. 因為數量更容易被衡量,而效率和品質不容易。

所以,大家為了求「量化」而「量化」。

那些口口聲聲喊著「我們要提高客戶滿意度」,卻只用「專案結案數」來做為 KPI 的團隊,就要小心了。

2. 最後,在沒有把握、沒有想清楚配套之前,寧可先不要有KPI,也不要隨便亂設計KPI。

3. 只看數字,不問過程的管理,往往就會把公司引入恐怖的深坑。


這本書還有前傳 《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可以做為暖身。

 

本文轉貼自:李君婷臉書原文連結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