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的最大敵人是「純粹」!?

20111125_watch_mechanic

這兩週我和Joe真的忙到靠腰,本週的文章眼看就要開天窗了。幸好前陣子我錄了一堆我最愛看的二戰紀錄片,休息時看到一段講同盟國與軸心國的戰車發展的節目,讓我有了本篇的靈感,所以偷懶看電視還是有好處的!

話說美國的M4 雪曼坦克(Sherman)和德國的豹式坦克(Panther)是二戰時期雙方的主力兵器,既然是兩強的重要陸上兵器,應該各方面的性能都很有的拼才對,但有趣的是,完全不是這樣,且聽我道來…

Panther

先來講德國的豹式好了(上圖)。這是一台相當強悍的戰車,不管是武器或是裝甲都是依照當時最先進的科技來設計打造。節目中找來了專家對這台坦克車的零件進行分析與解說,專家說這台坦克,不論是引擎的設計,鑄件的做工,甚至連簡單的軸承,就算以現代的眼光看來,都是非常精緻的工藝品,以當時戰況的緊迫,物質的缺乏,還能生產出這樣高水準的工業產品,讓人對德國人的技藝佩服不已。節目中還請來當時擔任坦克駕駛的德國老爹暢談當年的風華,老爹非常得意地說:「美國的小雪曼遇上德國豹式,完全不是我們的對手!」

至於美國的M4雪曼坦克,你不用是軍武迷,你也一定見過它。雪曼雖然是美國的裝備,但當時盟軍很多國家都有使用,幾個歐洲同盟國不說,甚至連當時抗戰中的中華民國也有部屬,普遍程度簡直跟現在的YOYOTA CORONA差不多。二戰時的報章雜誌和電影都可以看到「小雪曼」的渾圓身影。雪曼的外觀算是坦克車的「標準造型」,如果你要小朋友畫一輛坦克車,他多半會畫個履帶、畫個車身、外加一個砲台,這就是雪曼。電影「美麗人生」中的小男孩最終得到的「獎品」,就是一台美軍的雪曼。「搶救雷恩大兵」等二戰電影也幾乎必會出現。

美麗人生劇照

據說美國軍方當初設計這輛坦克時,有過很多辯論,最後決定採用結構簡單,容易使用、容易生產作為設計的宗旨。美軍宣稱「只要你會開割草機,就會開雪曼」。事實上,雪曼戰車常被當成「多功能家電」來使用。美軍常用戰車尾部的排氣管來煮咖啡、烘衣服,還會利用引擎蓋上的熱度來煎培根和香腸,根本就是集咖啡爐、烘衣機、與瓦斯爐於一身。我猜當時在地球另一端的國軍搞不好也用雪曼來煮白飯炒青椒肉絲,吃飽還能來上一杯西湖龍井! ^^

sherman2

為了讓雪曼可以大量生產,壓低成本,工程師套用現成的飛機引擎來當做雪曼的動力來源,同時簡化很多功能和零件,所以雪曼不論在攻擊力、防護力的表現上都遠不及它的德國對手,但關鍵的來了,根據後來針對二戰雙方軍力的統計,德國平均每生產一輛豹式,美國竟可以生產十輛雪曼。還記得剛剛那位駕駛豹式坦克的德國老爹嗎?他其實是這樣說的:「美國的小雪曼遇上德國豹式,完全不是我們的對手…」後面還有一句:「但他們總是大量出現!」

事實上,德國豹式坦克固然剽悍,但因為設計複雜,維修保養不易,當時在戰場上的「妥善率」其實非常低。戰爭是不講規則的,敵人不會等你準備好,再來個一對一決戰,都是大混戰打群架什麼招數都來。真實戰場上,德國的豹式坦克就像是個擁有巨砲且孔武有力的戰士,上廁所上到一半(整備中)被突然衝出的一大群歐巴桑用平底鍋給打個半死(走家電風的雪曼)!

當時由於戰況激烈,一輛坦克車在戰場上的平均壽命僅有幾個月,可是德國坦克的零件都是以高年限的標準來設計生產,說好聽是精緻耐用,說難聽就是「過度設計(Over-design)」,為什麼會這樣?一位軍事專家說:「德國人敗就敗在無法不追求完美的個性!」純粹的完美是非常誘人的,讓人忘了自己身處戰爭。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有句名言:Perfect is the enemy of good!有文人把這句話翻成「至善者,善之敵」,也就是說,一味地追求完美,反而有損於最終的成果。之前我在文章中也談過柏瑞多的80-20法則,我們應該盡量用20%的資源來達到80分的成效,至於剩下的20分,往往需要再投入80%才能達到完美,追求極致之前,應該想想這樣的投資是否真是明智的。

我認為,追求完美的心態是好事,但該抓住整體大局(請參考Joe寫的水平思考一文),否則只是在米粒上刻小篆。很明顯的,做出一輛最棒的坦克,並不等於贏得戰爭,我懷疑那搞不好只是滿足了德國工程師的優越感和自我實現,對於我們這些技術出身的人來說,忽視大局下的「局部完美」,常常是個可怕的陷阱跟誘惑,要小心!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