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鄭麟 William Lu - 作者系列文章
盧鄭麟 William Lu

盧老師曾任HTC軟體專案經理團隊主管,掌管上百個智慧型手機軟體專案(包含全球首款WiMAX 4G手機),總出貨量超過 1,500 萬支。亦曾於趨勢科技、友立資訊、華康科技、文生真空科技等企業擔任研發部門主管、產品經理,以及總經理室協理等職務,領導軟體研發團隊與管理專案之實務經歷超過20年。 盧老師在教學上善於利用遊戲化教學,將真實情境轉換為模擬個案,引導學員透過動手實作來學習管理知識。授課經驗包含兩岸多家知名企業,例如台達電子、華碩電腦、揚智科技(台北/上海/珠海)、久元電子、飛宏科技、宜鼎國際、精技電腦、震旦集團、南僑集團 (上海)、杏輝醫藥集團、新北市政府等。

這2件事沒做好,「敏捷式管理」將難以發揮功效

日前與前來邀課的客戶進行課程對焦會議,根據 IT 主管說法,IT 單位已自行實施敏捷式專案管理方法好幾年了,照理說,這個組織對於敏捷式專案管理的手法應該已經相當熟悉,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卻還有這麼多的痛點,並且痛到下定決心尋求外部顧問的協助。我想,客戶的組織不是缺了兩個重要角色,就是這兩個重要角色因某些因素(如組織結構設計)而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

找對教練,導入敏捷方法的幫助更明顯!理想輔導者該具備的3項特質

「老師,上課前,我以為 Scrum 很簡單,自己上網看就好了,根本沒必要來上課,今天上完課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多實務上的眉角(台語)要配,敏捷方法才會有明顯成效,而且,這些都是在網路上沒看過的!還好當初我沒有拒絕老闆派我來上課…」

敏捷專案管理模式下,開發團隊成員能不能動態進出專案?

日前在為某企業進行敏捷式專案管理的導入輔導時,有位同仁這樣問我,「老師,敏捷開發團隊的成員,從頭到尾都不能換人嗎?譬如,臨時加人進來,或有人完成工作後就離開,去做其他專案的事?」「你為什麼會想在要這樣做呢?」「因為有的人比較熟悉這個衝刺要做的任務,有的人比較熟悉下個衝刺的任務,這樣安排不是可以讓他們工作得更有效率嗎?」

從《西方極樂園》看敏捷:生物突變VS.組織變革

生物的演化,的確是靠基因複製時發生「錯誤」,誤打誤撞所造成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因突變」。然而,未必每一種突變都是好的。透過物競天擇的自然機制,適合當下環境者就會生存下來,不適合的就會被淘汰。Ford 博士的這句話讓我聯想到,「組織為什麼會想要變革」的這個議題,頗為有趣。

敏捷方法下,開好「每日立會」的五個小技巧

這件事讓我重新思考了一下「每日立會」這個議題,有些點子和概念應該可以再分享給大家,讓這個會可以開得更有效率和效果,也不會變成流水帳。各位可以試試在開會的時候,聚焦在下面這些點上看看。

敏捷品質管理:笨蛋!問題不在是否能做到「零瑕疵」,而是在「看待瑕疵的態度」

日前於敏捷課堂上,有學員問到,應不應把瑕疵(以下簡稱 bug )列為用戶故事來處理?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分為好幾個層次來探討,我們就先從根源來談起吧! 瑕疵該發生嗎?是理所當然的嗎?瑕疵可以放任多久再處理?瑕疵該以用戶故事紀錄、跟催嗎?

敏捷開發就是不用寫文件?該怎樣取捨?優缺如何?

敏捷開發中要不要寫文件是一個問題。該寫多少內容?該寫多深?這類文件製作「質」與「量」的問題,都應該回歸到該文件的原始初衷是什麼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