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專案治理

敏捷方法的成功密技(十七):想導入敏捷式方法,我該怎麼跟老闆溝通?

有些組織在嘗試導入 Scrum(讀音:「思逛」)敏捷式方法的時候,老是遭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現象,效益也常常不如當初想像地那般美好,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人說,那是因為 Scrum 敏捷式方法太過於理想化,太過於不切實際!可是,我們又該如何解釋那些為數眾多的成功案例呢?

《防彈筆記法》讀後心得和訪談作者的十個重點整理

如果你是以下這三種人,今天介紹的這本書你一定不能錯過。(1) 不會做計劃,想到要規劃目標就頭痛,不知道未來自己到底要什麼、(2) 寫了很多反省日記,但真正對未來目標有幫助的卻很少、(3) 有拖延症...

如何瞭解利害關係人需求?試試同理心地圖吧

瞭解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是專案成敗的重要因素,但利害關係人所表達的大多都是抽象的,專案經理要如何把抽象的想法轉成可執行的做法,靠的就是翻譯的能力,而且是中翻中,不是英翻中,那有沒有一個工具是可以協助專案經理歸納分析?可以試試「同理心地圖」。

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如何得知投入一元可以得到多少社會價值?

企業中執行的專案中,成果大多是明確且具體的交付物,如產品,但在社會關懷專案中,成果大多是服務人次或是活動舉辦場次,在ESG蔚為風潮的時代,企業投入社會關懷時,注重的是投入帶來的改變,許多衡量社會價值的量化工具隨之而生,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即是其中一種,且是最廣泛使用的,今天就來介紹什麼是SROI?並且用一個簡化的例子,讓大家瞭解其計算方法。

主管與部屬的職場溝通,容易陷入「死人原則」?正向的溝通才能帶來改變

管理有不同的詮釋角度,但共同的核心都是:經由管理者行為,讓團隊成員產生符合績效目標的行為改變。換句話說,傑出管理者的關鍵能力,就是能以最有效的方式,讓團隊成員產生組織所需要的行為。這裡所謂的「有效」,最直白來說,就是「話少改變大」。但偏偏我們看到很多主管講了一大堆,效果卻一點點。為了提昇這方面的成效,這篇就來談「死人原則」和「正向的行為改變」。

5個小技巧引誘行動,讓計畫如期執行

最近連續上了好幾堂一整日的時間管理課程,在課程中也分析了許多學員的時間管理案例,其中有一個我常常會提出的回饋問題是:「安排出行動後,有沒有想過自己如何才會真的去執行這樣的行動?」例如有朋友想要養成持續練習英文的習慣,設計了一個行動是每天背10個單字,看起來好像很合理,但有一個問題是,我怎麼確保自己真的會背到10個單字?」

《內捲效應》選摘(四):創新者引領時代,但也不能走得太快

從某種程度上說,價值前瞻就是對未來的準確預判。通過這種精準的預判,企業可以對某些未來可能需求高漲的行業提前佈局,利用超前的產品啟動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從而占據市場先機。換言之,創新者不是迎合時代,而是在創造時代。從這個角度來說,不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在享受企業創新的結果,而是企業通過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引領了我們的消費和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