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PM入門

《12週做完一年工作》選摘:提升效率必學!以 3 類「時間塊」排定每週行程

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說過:「我們只要顧好每一分鐘,歲月就能顧好自己。」這是明智的建議。實踐此一智慧的挑戰在於,一天之中總是會有事情冒出來,你沒有預料到的事,而這些事會占用你寶貴的分分鐘鐘。試圖減少這些干擾的做法,效果通常不太好,而且可能比單純處理這些干擾還更難。在我們看來,成功使用時間的關鍵,就是有意識地使用時間,這並不是試圖消除這些計畫之外的干擾,而是每週預留固定時間,專門用來處理具策略性的任務,我們稱之為「績效時間」(Performance Time)。

5 分鐘的晨間待辦清單整理,從混亂到掌控的生產力習慣

當一天事情很多很亂時,兩個小動作,可以幫助自己獲得更有掌控力的一天。第一個小動作是:每天早上花個 5 分鐘回看一下待辦清單,確認今天的重心,幫助自己減少混亂中的失誤,在繁忙中掌握關鍵,並且懂得取捨,知道如何停止。第二個小動作是:一邊處理事情,一邊把各種意外行動記錄到待辦清單,讓自己可以隨時回顧在忙什麼,即使亂中也有序,避免空忙。以免一天最後結束時,忘了自己做了什麼重要行動。

2 年內我幫助超過百人解答寫筆記的疑惑,這是我發現多數人的筆記無法發揮綜效的原因

如果寫筆記的目的是在幫助自己產出,那影響產出效率的關鍵是什麼?先說答案:好的筆記連結。但什麼是「好」的「筆記連結」呢?這裡面有 2 個問題要回答。什麼是筆記連結?如果把知識產出看作是一條生產線,筆記是這一條生產線中重要的工人。而工人是否能發揮 1+1>2 的綜效,背後的關鍵在於「筆記之間的連結方式」。

有種拖延是計畫導致的拖延?善用 3 種「意外的短專注」克服拖延

為什麼很多時候做計劃想要克服拖延,反而讓我們更容易拖延?可能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驗:當我們要開始一項重要工作時,我們會想要先整理一下資料,清潔一下書桌,調整環境或氣氛,或者想想還有沒有未完善的計畫細節。結果這些事情東拉西扯,不知不覺中原本的專注時間就消耗掉了。如此一來,事情本身反而沒有進展。

設計「停戰領域」與「行動邊界」,我建立健康時間管理的小秘訣

在安排時間的時候,我們通常聚焦在如何設定提醒時間,提醒自己什麼時候要開始推進某些任務或者專案。不過我們也可能常常發現就算設定了提醒,也不代表一定會去做,反而往往過度安排,最後時間安排還是一團混亂。即使如此,如果不設定任何時間管理的界線,我們更有可能處在一直工作,永遠停不下來的狀態。或是反過來處於一直不工作,缺乏明確開始的動力,永遠都在拖延的狀態。

《打造超人筆記》選摘:恆久有用的筆記不是記錄出來的,而是「整理」出來的

長青筆記(Evergreen note)用於描述一種永遠保持價值和有用性的筆記或文章。意味著創造一份不受時間限制,無論經過多長時間,都能保持其可靠性和穩定性的筆記。長青筆記通常涉及對某一主題或概念的深度探索,提供有價值的見解、觀點、知識和資訊。這份筆記結構嚴謹、經常更新,使用者可以隨時查閱和參考,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具有價值。

寫筆記就是練習心智運動,分享防彈筆記法幫我做好 4 種心理鍛鍊

寫筆記,就像運動,運動鍛鍊的是肌耐力與心肺能力,而寫筆記鍛鍊的是我們的思考與心智應變能力。有時我們運動是為了特定目標而準備,例如為跑馬拉松、單車環島先做鍛鍊。就像寫筆記有時是為了寫論文而建立個人知識庫,或是為了完成專案而打造工作系統。但對更多人的一般情況下,運動是一種習慣,透過每一次微小練習,要完成的可能不是什麼大目標,但慢慢累積就會培養出更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