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PM入門

被生活瑣事壓垮了嗎?學會 3 步驟整理法,簡單重新掌控一切!

瑣事,零碎但也不能忘記,沒那麼重要但也確實要做,不是很大但反而更難處理。瑣事一多,我們可能沒有那麼多精力去管理,然而一旦不管理,開始漏東漏西,變得茫無頭緒,只能隨波逐流,結果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瑣事卻往往最後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成了我們效率的障礙,變成讓人感到窒息的壓力。

調整時間動機理論的「拖延變數」,設計時間感知,讓目標開始推進

最近讀到一個拖延現象的研究,裡面提到了「時間動機理論」,研究結果認為人類大腦存在著這樣一種思維模式:趨向短期、具體的目標,而忽視遙遠未來、抽象的目標。簡單來說,當「完成的時間長度」愈長,我們的「動機(動力、快樂感等)」會因此降低愈多。當完成目標的時間被拉得很長時,就算目標看起來再有價值,就算可以獲得的獎勵再大,還是會動力很低。

《知識複利筆記術》讀後心得和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知識複利筆記術》就像是一個指南針,幫助我們在資訊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卡片盒筆記法最初是源自於 20 世紀的德國社會學家尼古拉斯.魯曼,在他的一生當中,探究的主題橫跨了多個跨學科領域:社會學、生物學、數學、電腦科學。而且,這些著作在當代學術界都佔有一席之地。他對知識的廣泛興趣、高產出的能力、源源不絕的洞見,全源自於他善用了卡片盒筆記法來進行研究和寫作。

《第二大腦》讀後心得:本書特色和帶給我的 3 個啟發

作者認為,所謂的「第二大腦」就像是我們天生大腦的一個「數位副本」,通過數位工具來記錄和備份大腦的思考過程,形成一個儲存在大腦外部的數位記憶體。這種管理和紀錄資訊的方式,通常是用數位筆記工具來實現,例如大家常聽到的 Notion、Evernote、Obsidian 以及 Heptabase。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一款免費的筆記軟體工具「Logseq」作為範例,介紹了第二大腦的實踐方法。如果你本來就有在研究或使用相關的筆記工具,想要有效處理資訊、達成更好的思考、做出更聰明的決策,這本書就非常適合你來閱讀。我自己身為筆記軟體的重度使用者,這本書帶給我一些不同的啟發

用這 3 種思維開始寫目標筆記,不怕訂錯計畫也不怕沒動力

最近幾次的課程學員一對一訪談中,不約而同的提到一個類似的問題:「雖然知道了筆記應該以專案、任務為單位,筆記的核心是目標的設定,而不是零散資料。但是,要怎麼樣才能寫出好的目標筆記呢?」有些朋友會擔心自己在筆記中設定的目標,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目標?如果花了時間做但發現做錯了怎麼辦?也有可能目標寫出來了,但執行過程還是缺乏動力?這些問題,其實都指向幾個類似的癥結點,但癥結所在之處,也正是解決辦法的地方。下面想跟大家分享撰寫個人目標筆記的三種思維,調整一下,我們撰寫目標筆記時會更自在、更簡單、更有效。

工作分解結構 WBS 的重要性及建議做法

最近參加了幾個同事帶領的專案,發現有個普遍現象就是 PM 直接跳下去開始用 excel 排程工作,寫得很詳細,時間也 okay。但專案進行到後期,發現有很多重要工作漏掉。追溯到原頭,發現他們沒有先去思考這個專案該完成什麼東西,也沒找利害關係人討論。導致這些案子後期有很多要拼命追趕的任務,有的重要交付物甚至在結案之後都沒完成,只能當結案後待辦事項。這些現象的通病其實就是沒有在專案一開頭做好範疇管理的工作分解結構 WBS。

專案狀態報告:你不可不知的 4 大法寶

不知道身為 PM 的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走進公司大樓電梯,沒想到公司高階主管也走了進來並關上了電梯門(因此你想逃也逃不掉),緊接著,他冷不防地問你,「那個XXX專案現在的狀況怎麼樣了?」他不是你的直屬老闆,只是你老闆的上司或更高層的上司,所以平時你並沒有直接向他報告的機會,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