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不要看!主管的兩難:到底該給員工明確的指令,還是自由的空間?

員工不要看!主管的兩難:到底該給員工明確的指令,還是自由的空間?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們的Podcast《大人的Small Talk》一起聆聽,或者選擇在Spotify上收聽也可以喔!


今天又一個「計程車上的啟發」,如果你有過帶人的經驗,一定特別有感:

身為主管,我們到底該給員工明確的方向,讓他們照表操課?還是該給他們足夠的自由,讓他們自己探索工作的方法?從我第一天當主管起,這題就困擾著我。終於有天,因為跟小黃司機發生了小衝突,讓我恍然大悟!

前幾天,我搭著計程車要到公司上班,因為我習慣在車上休息,通常一上車我就會告訴司機照導航走。這位司機回覆沒問題,結果一啟動,他馬上就來個大迴轉,方向顯然目的地完全相反。

我忍不住開口:「司機先生,你是不是搞錯了?你怎麼在那邊迴轉?」結果他跟我說:「你不是說要照導航嗎?導航要我迴轉。」我說不對,我要去的是另一邊。

於是,這個司機就把導航拿起來給我看,表示自己真的是照導航路線開車的。我就告訴他,可是這個方向確實反了,應該是導航錯了。結果,他開始跟我解釋說這個導航如何如何…我也很不耐煩地反駁他。然後,我們就為了導航到底對或不對而僵持好久。

顯然,這位司機可能也不認得路,所以我跟他說方向錯了,他除了導航之外,也真的不知道怎麼走。最後我累了,我就說:「好吧,你就照導航走。」結果他也真的就來了一個大迴轉,然後繞了比較遠的路。

後來抵達公司,雖然價格也沒有多出很多,可是我心裡很不爽。忍不住開始回想,這段爭執為什麼會發生,最後我得到了一個結論:這件事情我也有責任,甚至說實話,我的責任可能比司機更大一些。

我想各位聽到這,可能也會覺得我既然知道怎麼走,為何跟他爭執這個「導航是對是錯」?就直接給他指引路線不就好了?沒錯,這就是我反思之後的檢討。

如果時間重來一次,我應該不要跟他爭執導航對不對的問題,直接告訴他我想要的路線,這樣不就問題解決了嗎?

老實說,這位司機態度並不差,直接請他照著我的走,他是會聽的,可是當下我可能一下子也轉不過來,就開始跟他爭論導航對不對。所以,我覺得這整個問題還是出在我身上。

所有員工都適合被賦予「最大的發揮空間」嗎?

說到這件事,我就想起我的主管生涯中,有個困擾我許久的議題。多數管理書都強調一個論點:給員工自主性、要讓員工有發揮的空間。一個好主管該做的,是讓員工自己做決定和思考。

我自己當了主管後,原本也是抱持這個想法,但後來卻發現,這做法不適用所有狀況。就像前面提到的計程車司機,直接給他答案是比較簡單的,可是我們當主管的人有時候就是很矛盾,會覺得既然司機是開車的人,那該把決定權交給他。

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這其實就陷入一個兩難。一方面,我們盡量讓員工自己做決定,給他足夠的自由空間;另一方面,我們要給員工明確的指示、告訴他怎麼做,這樣他就不用傷腦筋。可是,這兩個到底哪個是對的呢?

如果主管給了太多指示,有時員工反而覺得難做事;可是,如果給員工彈性,就像我對司機的做法,他又會卡住了,那我不跟他講答案,所以我們兩個就僵持不下。所以你看,天平的兩邊其實都不對。

依據我的觀察,八至九成的員工,其實並不想做決定,來上班,就是等主管告訴我怎麼做,我照著做完了,就盡到責任。那種希望自己來做決定的員工,其實少之又少,可能不到兩成,至少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此。

所以,從這次的坐計程車事件,我心中的答案就是「因材施教」。

先觀察員工性格與能力,再決定採取何種做法

做為主管,必須先了解員工是什麼樣的人,如果他沒有經驗,或者只是想盡到基本責任,我認為應該給他明確的指示即可。

就像那位司機,讓他自己做決定,他反而容易害怕,這時候不如你就告訴他怎麼做,直接跟他講左轉或右轉,先讓他完成基本任務比較實際。

有些人也許不是一個決策者,但至少能成為一個好的執行者。慢慢地你再來觀察他,看他得到這個成就感之後,是否會想要學更多的東西。這時候主管可能再循循善誘,在一些小地方幫助他做決定,慢慢地再讓他做更大的決定。

遇到不會做決定,或根本不想做決定的員工,主管一味地照著這個管理書上的建議,請他自己決策自由,員工絕不會感謝老闆的信任,多半會抱怨老闆都不講清楚,都不給明確的方向!

但另外一種狀況,很Lucky的狀況:

你的員工很積極,很願意講自己的想法,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身為主管的你要多給他一些彈性。因為這是他想要的,你就多讓他去決定、讓他去試試看,或者是讓他在做決定之前,帶著他跟他一起進行這些邏輯推理跟事前的分析。

當一個人真心想要自己做決定、想獨立做判斷的時候,你給他機會與自由度,這才是有意義的。

繞了一大圈,我想我還是回歸這個中庸之道,就是「因材施教」。

不過在此我也想提一點,這中間是有一些管理的工具或策略,可以幫助我們找到這個平衡點的。比方說,剛剛提到八成的員工可能對他的工作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這樣的員工最期待你給他明確的指示,可是什麼叫做「明確」呢?我認為當主管的人還是要細膩操作的。

比方說,你可以告訴他,做這件任務「最終的成果跟目的」是什麼,先不要急著告訴他中間的執行細節。比方說我搭上計程車,就跟司機講目的地在哪裡,這是第一步。你看看他有沒有辦法帶著這個目標就自己去執行,如果發現他不行了,這時候你再給他第二步。比方說,請司機走環河快速道路、從哪裡下交流道等等。

如果你發現給了第二步,他還是沒辦法自己做決定,這時候你才給他第三步,我現在的做法就是這樣子。

「因材施教」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困難,你必須對員工有非常好的感知力,要知道他在屬於哪一種人,並決定你如何領導。另外,你要把資訊切塊,分成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等,然後考量員工的個別情況,逐步放給他。

以上,是我對於這個抉擇的想法。


勇於爭取當主管的機會,它是人生更上一層樓的修煉

最後我也想再提一點,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鼓勵年輕人盡量往主管的方向前進。並不是說當主管錢比較多、權力比較大,感覺好像走上金字塔上層。我推薦的原因,是從人生修煉的角度來看的:當主管後看事情的角度會完全不同,這個角度會帶來個人成長!

以前工作的時候,你看的可能大多是「事」:老闆交辦給你的事情,你努力做完就好;可是當主管之後,你會發現處理「事」的時間大概只有三成,有七成可能都在處理「人」。

人類天生就是一個社會化動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一句名言:「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仔細想想,我們腦袋裡有一些焦慮和煩惱,確實都跟某個「人」有關係。我們常常說,成熟大人要跟社會愉快地互動,我們要跟別人好好共處。那這個「跟別人共處」,我認為在職場上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當主管。

當主管並不是隨時命令別人這麼簡單,而是要了解每個人在工作上所需要的資訊是什麼,並且去分析什麼人要給多一點指令,讓他有所適從;什麼人不需要太多指令,要讓他擁有足夠的彈性,讓他有自由度去做決策。如果你在公司裡面表現很好,有機會升主管,我認為你應該去試一試。不管做得好或是做得差強人意,對人生和價值觀都會是非常好的修煉。

針對這個主題,我們就聊到這邊,希望大家有些收穫。尤其如果你現在是一個主管的話,希望我這段經驗對你有幫助。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