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姆斯壯登月」學專案管理:關於外包和採購管理,PM該知道的3件事情

從「阿姆斯壯登月」學專案管理:關於外包和採購管理,PM該知道的3件事情

西元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壯成為首位登陸月球的人類,直到現在已超過50年,然而,當1961年甘迺迪總統宣布登月計畫時,美國甚至尚未發射載人太空船進入地球軌道,論經驗、理論都還無法支撐遠大的目標,從燃料、火箭、登月艙、太空衣、到降落傘,各種軟硬體組件的整合、人員訓練等,無一不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資源,因此,即便是至關美國與蘇聯之間的太空競賽角力,NASA(美國太空總署)也不得不將部分技術發包委外,尋求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在專案管理學當中,外包屬於採購管理的一環,具有契約、法律效力的存在,PM在面對合約議題時,務必要小心謹慎。而本篇文章想探討的,是登月計畫這個真實案例裡,有沒有日常專案工作中所能借鏡的地方?

在眾多複雜的任務裡,NASA選擇將太空衣委外製作,由於大氣層外溫差極大,且充滿看不見的太空輻射,太空衣不但要抵抗嚴峻的環境變化,同時還要提供氧氣、調節體溫,並讓太空人穿著它進行各項儀器操作,因此也不能太過笨重。上述每個獨立的需求都充滿難度,更何況必須同時滿足所有條件,也讓招標的過程一直不太順利。幾經波折,最後才由投標者中一家規模較小的民間公司ILC Industries(以下簡稱ILC)取得。

ILC研發一種新原料來製作關節,增加了太空衣的活動性,但他們的本業為內衣製造,因此執行力方面讓NASA產生疑慮,為了降低風險,NASA另行委託設計戰機零件的Hamilton-Standard負責研究太空衣的維生系統,ILC 則負責提供布料。但最後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行事風格迥異的兩間公司彼此拖累,宣告破局。

委外的失敗對NASA及美國來說是極大的打擊,但登月計畫並沒有因此而中止,隨著時間逼近,NASA不得不於1965年重新舉辦太空衣原型的競賽,結果再次由ILC奪標。這次為了有效監管ILC的產出品質,NASA訂定了多項檢測標準,例如太空衣縫線的誤差不得超過0.04公分、必須耐熱攝氏537度以上等,最後終於成功製造了效能極佳的太空衣,幫助美國順利達成登月計畫。

對品質的堅持

雖然甘迺迪總統對外承諾了登月的時間,也讓時間成為這個專案的重要推力,但NASA在追求時效的過程中,卻能始終維持對太空衣品質的高標,實屬不易。在招標過程,NASA便捨棄了多家合作長久的軍備品廠商,只因他們的方案都過度著重防護性,若一開始NASA就降低評審標準,遷就廠商的技術能量,未來會不會有更大的風險存在? 其次,在歷經一次失敗後,NASA也未大幅更動太空衣的品質標準,反倒學得教訓,增加多項檢測流程與標準,確保廠商交付的產品符合品質。

品質管理的精神並不僅於製造現場或針對產品進行檢查,而是包含為保障品質所進行的各種管理活動,例如流程改善、製程優化等作業,屬於事先預防的工作,降低劣質產品發生的機率。前者通常稱之為品管(Quality Control,QC),後者為品保(Quality Assurance,QA),兩者並行才能避免流於事後補救,造成更多時間的浪費。

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

良好的溝通是聽與說達成一致的共識,確定雙方都理解對方要表達的含意,但溝通管道隨著人數會有非線性的增加(註1),資訊的傳遞變得更加複雜,提升了無效溝通的風險。在NASA決定讓Hamilton-Standard加入的同時,便使溝通管道從原本的1個變成3個(NASA對ILC、ILC對Hamilton-Standard、NASA對Hamilton-Standard),埋下了日後破局的種子。

雖然溝通不良並非單純管道數量的關係,還包含文化差異、利益衝突、政治立場等因素,但PM在執行專案的過程中,若能減少資訊傳遞過程中產生的誤差,自然就可以降低失敗的風險。專案團隊成員的協作如此,與外包商的協作更是需要花心思管理,除了少數密切合作的夥伴關係之外,多數的外包商並不會與專案團隊在同一個地方工作,雙方溝通的頻率及方式,最好都在事前確認清楚,必要時透過合約來規範。

快速迭代修正錯誤

近幾年國內外盛行敏捷管理,有些企業學得一招半式就急於導入流程,結果往往為了求快而失敗。事實上敏捷的精隨在於精實而非快,是因為減少了多餘的干擾才有機會變快,並且經由迭代的過程修正前一次所發現的錯誤。

不論是否執行敏捷管理,精實、快速迭代的方法都值得學習,一件太空衣內部其實包含了光纖、纖維化不鏽鋼等的21種高科技材質編織而成,NASA與ILC透過每一次小幅的調整,才得以逐步突破技術門檻,同時,過程中也不斷將失敗經驗轉換成標準作業流程,包括1967年阿波羅一號失火造成三位太空人喪生後,將太空衣耐熱標準調高到攝氏537度 ; 因裁縫師誤將針留在太空衣的前例,後來生產過程加裝了X光機。

整體而言,NASA在登月計畫執行的過程中,展現了變與不變的運作彈性,變的是對品質的監管方式與檢核標準,不變的則是對品質高規格的要求,並且在每一次失敗之後快速吸取教訓,在下一次的運作中改善,這正是專案管理逐步完善的有效實現。

註1 : 溝通管道數量的計算 :  n(n-1)/2,其中n為人數。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歡迎「讚」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VictorHsu

曾經主修科學,也當過工程師寫過程式,其實最大的興趣卻是是寫文章說故事,目前在網際網路產業擔任PM工作。 自認只是職場上的小人物,但深知專案管理的知識應用廣泛,2011年取得PMP證照後,開啟對專案管理的學習之路,於是結合自身的經驗,以及大眾最熟悉的電影劇情,讓生活、理論與虛構的情節在專案管理的世界裡產生交集,期許能引領更多同好認識專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