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主管成長日記】向巨頭企業學管理:找人才很重要,用對方法剔除不適任者更重要!

【菜鳥主管成長日記】向巨頭企業學管理:找人才很重要,用對方法剔除不適任者更重要!

身為主管的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念頭:「下屬的能力實在不行,無法完成我交辦的工作,要是能招聘進來更厲害的人就好了!」

在知識經濟時代,很多企業管理者都提到: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華為的CEO任正非卻說:「人才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對人才進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當時我看到這句話才明白,的確不可能會有百分百完美的人才,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身的長處和短處,所以,必須結合場景來考慮,唯有將適合的人放到了對的位置,他才會是那個「完美的人選」。

許多企業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人才來了之後不會用,不能把人才資源轉化為強大的價值創造能力;或是一開始團隊很有戰鬥力和凝聚力,但漸漸的隨著企業發展,人心就散了,組織就僵化了,失去了原有的活力,這才是最可怕的。好的人才管理之道是通過精準匹配、加速成長、有效激勵三個核心要素來組成的,其中,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搭建好團隊。

在談論搭建團隊時,我們一般更多會關注在「進人」,也就是怎麼選拔人才,但是,有的時候,「出人」也同等重要,對於那些不適任的員工,我們必須要有人才退出機制,保障合理的人才流動,避免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曾經我有位同事,他是大家公認的學不專精、游手好閒的代表,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倒還常製造部門衝突,但即便這樣的情況眾所皆知,可是老闆還是心軟開除不了他,因為他已經任職10年以上,算是公司老將了,這樣的決定導致有能力的人紛紛失望離開,公司整體的人才素質停滯不前。

所以,在確保不斷有新血加入的同時,也要督促既有的成員進步成長,必要時採取汰換手段,才能確保團隊更具即戰力和凝聚力。

那麼,具體人才的選用和淘汰該怎麼操作呢? 

如何找到對的人?

企業在招聘的環節中,最高的原則就是精準識別你要的人才,找到合適的人,實現能力和職位的匹配。聽下來好像很簡單,也沒什麼大道理,但是實踐起來卻特別難,我有個特別要好的獵頭朋友,他的工作之一就是要了解清楚客戶對於候選人的要求,以便進行人選的配對,但是他老向我吐槽: 「許多企業連自己需要什麼樣能力、經驗、性格的人都搞不清楚,連自己的業務發展方向都沒想透徹,這樣冒然去找人是很容易徒勞無功,甚至落入誤區的!」

你可能會問,這裡說的「誤區」是指什麼呢?

指的就是面試官常犯的「第一印象陷阱」,如果應聘者一開始就獲得了面試官的好感,那麼在接下來的談話中,面試官就會主動去尋找相關證據來支撐他最初的印象,從而感情用事,形成誤判,這一點是非常多新手主管在面試過程中容易不自覺犯的錯誤,所以必須特別注意。

那麼,該如何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很簡單,我們必須問自己:「我爲什麼招聘這個職位?我預期要勝任這個職位的人選該具備哪些條件?」然後,在確定職位的關鍵職責和關鍵能力素質要求後,設計對應的面試問題,通過建立判斷人才能力的客觀標準,來盡量減少我們面試時的主觀性、隨意性。

如何處理不適任的人?

企業需要成長,相同的,人才也需要新陳代謝,許多企業會覺得公司的穩定性很重要,核心幹部絕對不能走,但根據IBM的調查顯示,國際領先企業中,知識型員工的離職率在10%-20%的區間才是合理的。

因此,為了保障有一定的人才流動,有些公司會採取「末位淘汰制」,有能力的人可以很快晉升,但同樣的,如果停滯不前,也可能會被殘酷的替換下來,聽起來很現實,卻也能給予努力的員工更好的晉級機會,避免人員年齡的斷層,導致企業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像是2018年蘋果員工的平均年齡是31歲,Google是30歲,Facebook、linkedIn是29歲,而在中國,騰訊、華為的員工平均年齡都在28歲左右,這裡並不是說公司越資深的員工就不適任,而是通過引入年輕人才,運用組織中資深員工的行業經驗和年輕員工的創造力,讓企業長期保有戰鬥力。

另一種很常見的人才淘汰常發生在高速成長的企業中,就是初創期的元老們雖然有過往的豐功偉業,但當企業逐步上軌道後,卻佔據高位、拿著高薪,不能跟企業一起成長、不再為企業創造價值。

這時候怎麼辦呢?我們一般想到的就是裁員,其實除了裁員,還有很多退出的方式,一是提前退休,就是給「元老級員工」們一筆補償款,讓他們提前退休好騰出位子。二是轉崗,就是把管理者轉為公司顧問,讓他們以專家顧問身份為公司建言獻策,但是沒有管理決策權。三是用其他事業來分流。像某些集團就會通過成立其他子公司,用來分流公司元老。

其實,身為管理者,不必過度害怕汰換不適任的員工,因為建設好的團隊本來就是我們核心職責之一,只要在過程中能夠保持專業和尊重對方,做到好聚好散就行了。

總結

建立好團隊的核心要領就是既要重視人才的「進」,同時也要注意「出」,這是一條漫長,但必須堅持的路,因為就連通用電氣的傳奇CEO 傑克·韋爾奇也花了30年的時間,才把「人才識別正確率」從50%提高到80%呢!(編按:也就是原本可能只有一半的人被擺對崗位,現在有八成的人都在適任的職務上)所以,我們當然必須更加賣力,不斷積極地去尋找那些「完美的人選」囉!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