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專案管理的騙局?

前幾日,我在Bryan的文章中「 布萊恩參加PMI台灣區教育研討會心得報告 」這篇文章,回應了一小段話。 但後來我越想越覺得「專案管理做為職涯規劃」這個可能性,其實是可以多寫仔細一些的。 畢竟很多人考了PMP,卻發現自己怎麼沒有年薪300萬、也不知道PMBOK的內容該如何應用。 但同時,他們卻又老聽別人說專案管理這領域大有可為,將來會多好多好。 必然有人會好奇著,自己守株待兔是否最後真有抓到兔子的一天? 還是這一切終究只是騙局一場? 我不敢說我的「預測」有多少可信度,但還真想以一個「業界」的角度來談談對此願景的一些看法。

創意專案的管理關鍵點

創意與研發畢竟不像其他功能性強的東西。 如果是捷運的話,就算專案過程中別人發展出更好的規格(如速度更快的火車),蓋好了設備也還是能用,不至於沒人來搭。 但創意或研發專案的問題在於,要是這是個爛點子(或是別人搶先做出),就算最後能「即時」且「控制在預算內」的上市,很可能一樣沒甚麼意義。 因為誰也不會多看一眼了。所以這類案子,就算開發過程順利,始終也無法避免中間會出現異聲:「這東西還不夠好,我們還能讓他更好」。

理性的信仰

註: 這篇是我貼在公司內網的文章,所以一些用語是對內部同仁呼籲的。 希望讀者閱讀時不要覺得奇怪。 特別因為貼來這裡加註的部分,我會用粗體標示。 這篇談的是專案管理的實用性。 這是我在公司發的週報第一百篇。 :)   週報系列寫到今天,已經持續寫了兩年又五個月。 有多少人是每篇都讀我是不知道,不過持續寫下去的目的,是真心希望想傳達一些「價值觀」的東西給大家。 這兩年的一百封中,一部分文章是針對工作與生活的態度,另一些則是比較專案知識與技能性的東西。 技能性的東西大家或許可以翻過就算,畢竟若你不是處在專案管理的領域上,一些太技術細

風險初探

我的人生哲學一直覺得,「風險管理」是跟存活密切相關的事情。 所謂風險管理倒也不是要人保守的活著。 並不是說人生得凡事小心謹慎、循規蹈矩、只准去當老師或是公務員。 事實上,選擇保守的事業有些時候為必是好的風險排除機制,甚至在某些狀況下反而會冒著較高的風險。 (為何呢? 大概有人會好奇,但這可以稍後回頭來講。) 那到底甚麼是我所謂的風險管理? 之前其實也有在週報中不斷聊到,但我覺得這跟專案管理緊密相關,所以我想要不厭其煩的再多提幾次(笑)。 複雜的講風險管理,是要想辦法「讓自己在選擇錯誤時能只小輸;及在選擇正確時變成大贏」(這比較進階)。 但要達

利害關係人管理,在正直VS聽話之間~

這周我與Bryan都在談組織變革與過程中利害關係人管理的問題。 只講好的一面或許太平淡了,所以我打算把這議題弄得更複雜且醜陋些。 談個沒這麼黑白分明的部分...(笑)

如何製作甘特圖 - 夏之洋/吳冠德

這篇是夏之洋老師特別提供的文章,在此跟大家分享。 :) 作者:夏之洋, PMP 吳冠德, PMP Date: 2010/04/10 緣起 周一中午用餐時間時到,小吳找小蔡一起去吃飯,看到小蔡一副忙得頭昏腦脹的樣子,小吳問他在忙啥?小蔡說早上剛開完週會,部門經理被指派要對一個專案的時程做出評估,經理要他負責並且趕快交出一份提案給經理審核。小蔡正在為要如何做而傷腦筋。小吳問小蔡有何方向?小蔡反問說「你上過專案管理的課程,關於專案時程管理方面有何工具可以解我燃眉之急?」。小吳回說「你知道有個工具叫甘特圖嗎?」。 小蔡知道甘特圖,也看

組織變革失敗的關鍵原因

看到布萊恩寫的「面對顧問,你該問些甚麼 – 布萊恩」一文,我忍不住很想狗尾續貂一下。 純顧問的經驗我恐怕不如他,但我帶了幾年PMO倒想談談在企業中推動組織轉型的關鍵需求。 不管是內部變革或是外部顧問介入,其實都有著相同能力上的需求,或許能藉此幫忙一些朋友在關鍵時刻做出對的判斷。 中國以農立國,農民靠天吃飯。 靠天吃飯是個很不穩當的行業。 你在春天播下種子,耕耘、除草、施肥,等到秋天收成後才能把投資回收。 農家多是困苦的人家,常見的狀況是秋天收穫的糧食在冬天吃完了,等春耕時期往往家中已經無糧。 所以呢,農民大多在春天時跟村裡的有錢人借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