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好筆記是修改而非規劃出來的,以如何區隔專案任務筆記為例

對於筆記,我們有一個根深蒂固,但其實不太有效果的習慣,也可以說是迷思:花了許多力氣設計、規劃、撰寫出筆記後,就把筆記當作只能看、不能改的東西,如果不能照著做而要改動,就是我的問題而非筆記問題,於是總是在思考如何花更多力氣在「一開始」就能寫出完美筆記。這或許是紙本筆記留下的某種習慣,因為寫在紙上的東西需要力求完美,而修改是一件麻煩的事情。

永遠搞不清主管的期待?善用 9 個提問「向上管理」,更懂他在想什麼

我敢打賭,讀到這點的人都曉得「明白上級的要求」有多重要。問題是許多人在這一點上思考得不夠周全,有些錯誤的預設想法。主管很少清楚說明對部屬的要求,而部屬對這些要求也太常欠缺充分理解。我研究了兩百對主管與部屬的組合,想了解部屬對主管的要求究竟理解到什麼程度,結果在超過 80% 的組合裡,雙方認知存在顯著差異。

爛事一直反覆發生,是因為我們只處理表面現象

近期陪伴我枯燥運動時間的一部美劇:「紐約新醫革命」(New Amsterdam)。背景是在美國紐約的一間公立醫院,在醫療主任 Max 的領導和帶領下逐步改革的過程。其實這部劇探討的議題非常多:像是種族偏見、醫療資源不均、整個醫療體系的制度與沈痾......畢竟是美劇,還是非常有美劇的風格:各種美式幽默、在混亂中解救眾生的英雄、盡力彰顯人性的美好......

三明治主管必學!寶僑高階主管教你 5 個溝通心法,讓「促成共識」變簡單

在訪談中階管理者時,許多受訪者最先提到的優質中階管理必備能力都包括「促成共識」。這不難理解,畢竟組織內各級別存在各種利益衝突,而夾在這中間的中階管理者必須妥善安排,以促進各方和諧相處,才好推動事務。那麼,該如何順利進展呢?以下假定你是折衝兩派系的調停方,共有五項「黃金原則」可協助你打磨促成共識的技能:

如何讓自己擺脫惰性、推進該做的事?生產力專家:從「只做 5 分鐘開始」

你也有「拖延症」嗎?總是滿心期待的決定培養某個良好習慣,卻發現凡事起頭難,導致企劃還沒開始就無疾而終?在《高效原力》一書中,作者、劍橋醫學院學霸阿里 ‧ 阿布達爾解釋了拖延的狀況多半來自於「阻力」,包括負面情緒、壓力、恐懼,以及未知(不確定性)等;更關鍵的是,他還分享了降低阻力的方法!讓我們透過以下摘文一起學習。

員工為什麼會對工作愈來愈消極?

一直以來,在主管課很常被問到一個問題:「部屬對指派的任務消極、推拖、覺得為什麼是我?要怎麼拉他出舒適圈?」其實我都建議主管,不妨先回頭審視一下自己的狀態,我認為有幾個關鍵的原因。原因 1:態度,你在指派這個工作時的態度是什麼?部屬問:「我現在很忙,為什麼現在要做這個工作?」你回答:「就老闆說的,我也覺得莫名其妙,跟他溝通過他也聽不進去......」

產品經理需要懂技術嗎?

遙想三年前,我在前公司做線上學習網站的數位行銷,當時有不少跟 PM 的共事經驗,碰過很罩的,也遇過有點雷的,踩了大大小小的坑後,就寫了〈身為一個 PM,你基本上要具備的技能有…〉和〈我們到底要 PM 幹嘛?PM 到底可以為公司帶來什麼?〉。後來 2020 年初轉職成為 PM,每碰到不順或卡關時就會反問自己:「身為 PM,我對公司到底有什麼幫助?」,也有不少想轉職的人私下問我:「做 PM 到底需要什麼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