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產品經理需要懂技術嗎?

遙想三年前,我在前公司做線上學習網站的數位行銷,當時有不少跟 PM 的共事經驗,碰過很罩的,也遇過有點雷的,踩了大大小小的坑後,就寫了〈身為一個 PM,你基本上要具備的技能有…〉和〈我們到底要 PM 幹嘛?PM 到底可以為公司帶來什麼?〉。後來 2020 年初轉職成為 PM,每碰到不順或卡關時就會反問自己:「身為 PM,我對公司到底有什麼幫助?」,也有不少想轉職的人私下問我:「做 PM 到底需要什麼技能?」

從開始者到完成者:如何克服開始者症候群,完成做到一半的任務

「把已經寫到一半的文章寫完,把做到一半的事情做完,看似簡單,實則困難。」有時我會發現自己陷入「開始者症候群」,很容易開始新鮮的嘗試,更容易因為遇到挑戰與難關就暫停,然後,繼續開始其他新的嘗試。某些時刻,「好像」多一點新鮮的體驗,是幫助自己擴展視野、突破想法窠臼。但是更多時刻,只有視野和想法,卻沒有真正完成什麼結果,那麼我們累積的是真的有效的東西嗎?

待辦清單到底有用無用?避開完成焦慮,符合人性的使用待辦清單

「待辦清單」幾乎成了一講到時間管理就好像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不僅是一張簡單的紙條或是數位清單,更是許多人記住與管理無數工作生活事務的方式。然而,這個看似有用的工具真的就是時間管理的最佳解藥嗎?或者它更常是一個讓我們陷入無止境焦慮的效率陷阱?

如何妥善、無縫、無痛地交接(或被交接)其他產品經理的專案?

入職至今,手上已正式獨立運作 2 條產品線(敝司光是內部產品線就將近 40 條……),且都是從其他 PM 手上接來的。經過這些交接,才突然意識到:原來我沒有當過「被交接者」!......經過這段時間的交接期,這篇就想來談談,到底該怎樣才能「妥善」交接並「無縫」處理從其他 PM 來的專案(或者把專案交接給其他 PM)。

把不同筆記中的待辦清單統一管理! Evernote 強化原本已經很好用的工作事項功能

Evernote 的「工作事項」功能是我目前覺得可以把資料、任務筆記與待辦清單結合的最佳設計。我可以在不同的任務筆記安插該任務的待辦事項提醒,然後有一個統一的「工作事項中控台」,可以直接過濾出這些不同筆記中的今日要事。這個方式,徹底解決了很多下一步行動提醒散落在不同筆記中的問題,我們也不用煩惱太多任務筆記要如何管理今天的行動清單。

客戶真討厭,老是在專案收尾才 BUG 爆大量!?

課後一位 IT 部門的女學員前來提問,「老師,我現在在公司負責一個專案,有個問題很困擾我,就是 user 每次都是到快結案的時候才開始認真測試,結果在最後一刻才回報大量的 bug,造成我們根本就來不及把這些 bug 解完,造成專案 delay,這我該怎麼辦啊?」「為什麼你們專案的功能品質是要靠 user 測試呢?」「因為我們 IT 部門只有幾位 QA 而已,根本就沒辦法測完整。」「為什麼 QA 人力少就會測不完整呢?」

接受自己不適合當 PM 其實不是壞事

這篇的 PM 指的是 Project Manager 專案經理。最近在企業講課和客人聊天時,有兩個事件,讓我想寫這篇文。事件一:在全班都是菁英匯聚的科技大廠,我在談完 PM 要搞定不同利益的人,花時間做搞懂你的資源、工作的排程,還要依據現實的情況做彈性的調適,下課時間,有位學員跟我說:「老師,我覺得我這輩子都不要當 PM,還是繼續當工程師就好了」事件二:另一間也是非常厲害的公司,有位學員則是問我:「推不動進展而沮喪時,該如何調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