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招募完美軟體工程師的 2 大面試心法

在上一篇文章〈建立軟體研發團隊的策略三問〉中,我談到了可以運用「問自己三個問題」的方法,來簡易、快速地制定軟體研發團隊的建立策略,也就是團隊的組成架構,以及團隊分階段組成的時機與節奏。這個打帶跑的戰略,接下來還需要戰術的支援,也就是「如何招聘」。關於招聘,坊間的書籍和網路文章多得不勝枚舉。在這裡,我想跟各位分享的是個人在實務上的經驗與心得。

為什麼要做這個產品功能?使用者想要的到底是什麼?論 User story 的重要性

在介紹 user story 之前,先簡單聊一下產品開發 / 迭代的過程。先前寫過一系列的〈如何改善產品?功能優化怎麼做?〉,其中的 step 1 & 2 分別是「收集意見」和「定義問題與目標」,但收集意見後,這些「意見」應該要長什麼樣子呢?定義問題與目標後,這些「問題」與「目標」又應該要怎麼展示呢?

建立軟體研發團隊的策略 3 問

最近,有位朋友跟我討論了他的新創公司中的一些問題。這喚起了我塵封已久的一些類似經驗。我曾經多次在我過去任職的公司內,負責建立公司的新軟體研發團隊或是新的軟體研發部門。這當中有新創公司,也有中大型的知名上市公司。地點有的在台灣,有的在中國上海。既然記憶被喚醒了,就趁這個機會好好地整理一番。要建立一個軟體研發團隊,你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成長勢能》讀後心得:個體崛起時代的必殺技

《成長勢能》的作者是中國人力資源領域的暢銷作家兼講師任康磊。他認為未來是一個「個體崛起」的時代,長期來看,一個人在職場的發展有其上限,但是副業、自由業和自行創業則沒有上限。透過這本書,他要告訴我們如何打造個體獨一無二的商業價值。作者主要想解答這幾個問題:個體該如何崛起?如何讓自己更有價值?如何透過副業賺錢?如何一個人就能做到一個團隊能做的事?對於這類想法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提供具體且紮實的建議。

用戶故事時間老是估不準? 3 大技巧助你敏捷團隊一臂之力!

「老師,我們公司有在使用敏捷方法做專案,可是團隊在估算用戶故事(User Story)時間的時候,老是估不準,有的時候會多留很多 buffer,有時候又少估很多時間,導致衝刺的工作做不完,這該怎麼辦才好?」 我在《Scrum 敏捷方法裡,渾然天成的九大風險管理把關設計》一文中談過,敏捷方法的框架其實隱含了不少巧妙的風險管控設計,其中當然包含了管控「因時間錯估而延誤」的風險。

成為內部產品 PM 的兩週年工作心得

陰錯陽差加入現職公司、成為內部產品的 PM 已滿兩年,但在網路上似乎看不到太多關於 internal product manager 的分享,所以這篇想聊聊 2C vs. 2B vs. internal PM 的差別。另外,之前已有寫過一篇文章介紹內部產品 PM 在幹嘛,現在回過頭看,覺得依然頗符合現狀,有興趣的人可以先看這篇〈負責內部產品(Internal Product)的 PM 都在幹嘛?跟 to B/C 端產品有什麼不同?〉,對「內部產品」會更有概念。

別再用「今日事今日畢」來逼迫自己了!這 6 個「工作排序」的原則,為你兼顧高效率與好心情

最近有個夥伴問了我一個問題:「Bryan,你都是怎麼做工作排序的?」我認為這確實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畢竟我們雖然從小被耳提面命要「今日事,今日畢」,但這在學生時代就非常難了,出了社會更好比不可能的任務。每天時間就這麼多,我們必須建立一套「排序原則」,才不至於每天東忙西忙,卻也沒忙出個所以然。但該怎麼做呢?以下,我想和你分享我自己這麼多年來累積的六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