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um

如何舉辦一場產品回顧 / 檢討會 (retrospective)?

如果是有在跑 scrum 的團隊,應該對於 retro 這個詞並不陌生。在 scrum 這套方法中,每一個 sprint 結束後,團隊都會開一個回顧會議(也就是 retro,全名是 retrospective),讓大家一起討論有哪些做得好或不好的地方。此外,網路上也已經有很多 retro 相關資訊,甚至包含 retro 需要用的的模版都有了,可參考下面 2 篇文章:

敏捷方法的成功密技(十七):想導入敏捷式方法,我該怎麼跟老闆溝通?

有些組織在嘗試導入 Scrum(讀音:「思逛」)敏捷式方法的時候,老是遭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現象,效益也常常不如當初想像地那般美好,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人說,那是因為 Scrum 敏捷式方法太過於理想化,太過於不切實際!可是,我們又該如何解釋那些為數眾多的成功案例呢?

敏捷方法的成功密技(十五):未完成的用戶故事的進度怎麼算?

在運用敏捷式產品開發與專案管理方法時,我們知道,應該以「對用戶的價值」的角度來對工作(用戶故事 User Story)的優先級做排序(參考《能讓需求簡化,還能更省時、更省錢,提供更多價值,這…可能嗎?》一文),然後,將這些工作,「依序」安排到固定週期的各個衝刺(Sprints)去,並且盡可能地將每個衝刺都塞滿、都最佳化(參考《敏捷方法的成功密技(十一):Scrum 如何最佳化利用衝刺的容量?》一文)。

敏捷方法的成功密技(四):Scrum 的理想與現實的障礙

在上一篇文章《敏捷方法的成功密技(三):Scrum如何擺脫「產品客戶不愛,團隊熱情不再」的窘境?》中,我們談到了Scrum架構可以協助「部份」解決溝通斷層的問題。若是想徹底一點改善溝通斷層的問題,則還需要把在更前端「產品定義階段的相關活動」也都納入Scrum的架構內來運作才行。除了流程架構這個「外功」,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內功」,那就是團隊成員的組成。

敏捷方法的成功密技(一):Scrum 為何對你很重要?

最近一位認識多年的朋友,讀完了Jeff Sutherland大師所撰寫的《SCRUM,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之後,找我問了些有關敏捷方法的問題,我發現,大多數的人可能都把敏捷方法想得太過於簡單了,以至於在組織內施行的時候,到處碰壁。

專案中的「決策錯誤後悔厭惡」:如何克服因為擔心決策失敗而什麼都不敢做的心理障礙?

我這朋友平常做事都蠻謹慎的,這次想換車也不例外,他害怕買錯廠牌、害怕買錯規格、害怕買貴了、害怕未享受先折舊的損失,說到底就是「害怕以後會後悔」,因此研究一做再做,決策一延再延。買台兩三百萬的好車準備開個十年,這樣小心翼翼的決策方式沒什麼不好,愈晚下決策,通常也的確愈能買到更好更便宜的車款,不過,不管你任何時候做決策,決策之後的未來,肯定還是會有更好更經濟實惠的選擇,尤其是電動車這種技術和市場都在突飛猛進中的新產品。然而專案管理中的決策,卻萬萬不可如此。

這2件事沒做好,「敏捷式管理」將難以發揮功效

日前與前來邀課的客戶進行課程對焦會議,根據 IT 主管說法,IT 單位已自行實施敏捷式專案管理方法好幾年了,照理說,這個組織對於敏捷式專案管理的手法應該已經相當熟悉,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卻還有這麼多的痛點,並且痛到下定決心尋求外部顧問的協助。我想,客戶的組織不是缺了兩個重要角色,就是這兩個重要角色因某些因素(如組織結構設計)而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