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PM入門

用這 3 種思維開始寫目標筆記,不怕訂錯計畫也不怕沒動力

最近幾次的課程學員一對一訪談中,不約而同的提到一個類似的問題:「雖然知道了筆記應該以專案、任務為單位,筆記的核心是目標的設定,而不是零散資料。但是,要怎麼樣才能寫出好的目標筆記呢?」有些朋友會擔心自己在筆記中設定的目標,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目標?如果花了時間做但發現做錯了怎麼辦?也有可能目標寫出來了,但執行過程還是缺乏動力?這些問題,其實都指向幾個類似的癥結點,但癥結所在之處,也正是解決辦法的地方。下面想跟大家分享撰寫個人目標筆記的三種思維,調整一下,我們撰寫目標筆記時會更自在、更簡單、更有效。

工作分解結構 WBS 的重要性及建議做法

最近參加了幾個同事帶領的專案,發現有個普遍現象就是 PM 直接跳下去開始用 excel 排程工作,寫得很詳細,時間也 okay。但專案進行到後期,發現有很多重要工作漏掉。追溯到原頭,發現他們沒有先去思考這個專案該完成什麼東西,也沒找利害關係人討論。導致這些案子後期有很多要拼命追趕的任務,有的重要交付物甚至在結案之後都沒完成,只能當結案後待辦事項。這些現象的通病其實就是沒有在專案一開頭做好範疇管理的工作分解結構 WBS。

專案狀態報告:你不可不知的 4 大法寶

不知道身為 PM 的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走進公司大樓電梯,沒想到公司高階主管也走了進來並關上了電梯門(因此你想逃也逃不掉),緊接著,他冷不防地問你,「那個XXX專案現在的狀況怎麼樣了?」他不是你的直屬老闆,只是你老闆的上司或更高層的上司,所以平時你並沒有直接向他報告的機會,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呢?

下班後時間管理,休息時間內心還是有焦慮感或罪惡感怎麼辦?

你會不會有時候處在這樣的狀態:「下班後的時間,總覺得不安焦慮?明明是自己的休息時間,內心卻又充滿罪惡感?」感覺不做點什麼就會錯失或跟不上什麼,但具體是什麼?卻又說不上來。這時候如果真的去做點事情,卻也往往變成上網亂晃,東做西摸,於是下班或休息時間就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流逝。前一陣子和 Podcast 搭檔趙胤丞老師聊了上述的話題,也發現我們也都有遇過這樣的困境。

【專案管理書摘】來自麥肯錫的團隊腦力激盪法:頭腦風暴

在頭腦風暴中,所有的討論者把自己想到的一切相關想法都寫下來,每個想法寫一張紙條,然後交給負責人,由負責人大聲念給大家聽。頭腦風暴是一種快速得到大量想法的方法,更關鍵的是,這種方法可以避免每提出一個想法大家就進行一番糾纏不休的討論,浪費時間和精力。從理論上來說,頭腦風暴法是一種發散性思維,只不過這種發散性思維比較特殊,是很多人在一起集體發散。

這樣設計離線、上線時間,不依賴專注工具,兼顧工作與生活平衡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假日的時候還是隨時拿著手機在回應各種臨時訊息,或是忍不住拿著手機上網追各種新資訊,但是同一時間又要兼顧假日的生活活動。結果兩頭忙錄下來,一天過後,我們只覺得整個人依然處在焦躁狀態,覺得事情變得愈來愈繁瑣,沒有因為自己隨時上線而變得更好。

被死線追到快瘋掉?專案規模太大?切階段的幾種方法

這篇文章在草稿躺了好久,好幾個月前想到這個主題,是因為自己手上剛好有幾個正準備大改版的產品,由於資源和時間有限,當初規劃時就有和主管討論到,是否可以不要一次到位,而是改用分批交付的方式實現這些需求。如今過了一段時間,手上的產品陸續完成改版,總算有些實例和過程中學到的眉眉角角可以寫出來分享。不過,以下經驗僅限於網路產業(如網站、app 等形式的產品),硬體產品或其他產業就不一定那麼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