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詩豪 Bryan Yao - 作者系列文章
姚詩豪 Bryan Yao
Bryan G+ ICON

成大土木所與美國西北大學專案管理雙碩士、識博公司共同創辦人、普錸資訊資深副總、國際專案管理師(PMP)、甲骨文與微軟認證顧問。曾任紐約市環保署顧問、MWH Global, Inc.專案控制經理,參與國內外多項大型專案並擔任百大企業之諮詢顧問。擅長以詼諧的筆觸以及理性的思維來探討生活中的大小事。文章常轉載於《商周》、《天下》、《經理人》等媒體。與張國洋合著《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以及《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

專案疊代:一個不酷不帥但可能非常實用的做事方法

專案原本就是獨特性,一次性,原創性的產出,一開始就精準掌握全貌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且戰且走、逐步完善才比較合理。不少專案管理的初學者,因為學習到很多厲害的專案規畫知識(排程、資源、成本、要徑),就誤以為專案一開始得訂出一個縝密的計畫,隨後只要照表操課就成了!其實這並不符合真實的狀況。

讓老闆很期待,員工卻怕受傷害的一張表單:工時單

工時單是個不錯的構想,對公司與員工都有好處:公司可以掌握真實的人力成本,對提案報價有好處;員工也不會過勞,因為主管能從工時單看到真正的工時分布,進而合理地分配工作。然而這都是理想狀況,所謂理想很性感,現實卻很骨感,在多年的顧問生涯中,我也目睹了不少怪現象

會賺錢就是好公司?賺錢公司其實有兩種,你現在待的是哪一種?

2018下半年我跟Joe做了一個嘗試:開始與大陸的教育機構合作,把ProjectUP的管理課程帶去對岸。我們很好奇這幾年在台灣很受歡迎的專案管理課程,換了地方,換了學生,會發生什麼事! 教了兩個梯次,接觸了上百位學生,我的結論是:不虛此行。尤其在接觸了好幾位年輕的創業者後,讓我深深感受到兩岸的產業環境還真是大大地不同

越來越多人想做專案管理這一行!但專案管理真的是個行業嗎?

這篇文章希望對想從事專案管理相關工作的朋友有些幫助。如果我的預測沒錯,大家對專案管理的重視在未來只會更多,而且會擴散到幾乎所有產業。道理很簡單,就是「創新」兩個字!幾乎沒人會反對,人類經濟的成長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高度仰賴創新,而所有的創新都是獨特的、不重複的,這些都仰賴專案的形式來達成,所以很難想像,未來的企業或個人,能在沒有專案管理能力的狀況下達成任務。是時候該備妥這項新技能了!

一張圖告訴你,為何只努力一半的人,比完全不努力的人還要哀怨!

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建立一套自己的思維框架,透過不斷地觀察世界,不斷地學習,讓這個框架逐步完備,才是讓我們智識增長的秘方。我很慶幸當年選擇了專案管理這條路,幫助我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思維框架。這框架用在企業管理就是「專案管理生活思維」,框架用在職場與人際關係就成了今天的「大人學」,背後的原理其實是差不多的!

五大原因告訴你,為什麼專案延誤時加人反倒更糟!

如果你問我,人生最重要的資源是什麼,我會說:「時間」;如果你問我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是什麼,我還是會說時間。因為時間是完全不可逆的,多數資源的缺乏我們都可以用金錢來彌補,但對於時間,就算全地球所有的黃金鑽石加起來,也買不回一毫秒!

想去新創公司上班嗎?沒想過這幾點,你就虧大了!

我相信100年後的歷史書,將會描述今天的我們,生存在一個大創業時代。放眼望去,形形色色的新創公司陸續崛起。現在想創業的人,擁有比從前人更多的資訊與資源。對於非創業者來說,也多了許多發展的機會:那就是進入新創團隊工作。因為身邊有不少投入新創事業的年輕上班族,偶而也有讀友來徵詢我,是否適合去新創公司工作,今天就以一個創業者的身份聊聊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