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術

如何讓自己擺脫惰性、推進該做的事?生產力專家:從「只做 5 分鐘開始」

你也有「拖延症」嗎?總是滿心期待的決定培養某個良好習慣,卻發現凡事起頭難,導致企劃還沒開始就無疾而終?在《高效原力》一書中,作者、劍橋醫學院學霸阿里 ‧ 阿布達爾解釋了拖延的狀況多半來自於「阻力」,包括負面情緒、壓力、恐懼,以及未知(不確定性)等;更關鍵的是,他還分享了降低阻力的方法!讓我們透過以下摘文一起學習。

從開始者到完成者:如何克服開始者症候群,完成做到一半的任務

「把已經寫到一半的文章寫完,把做到一半的事情做完,看似簡單,實則困難。」有時我會發現自己陷入「開始者症候群」,很容易開始新鮮的嘗試,更容易因為遇到挑戰與難關就暫停,然後,繼續開始其他新的嘗試。某些時刻,「好像」多一點新鮮的體驗,是幫助自己擴展視野、突破想法窠臼。但是更多時刻,只有視野和想法,卻沒有真正完成什麼結果,那麼我們累積的是真的有效的東西嗎?

待辦清單到底有用無用?避開完成焦慮,符合人性的使用待辦清單

「待辦清單」幾乎成了一講到時間管理就好像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不僅是一張簡單的紙條或是數位清單,更是許多人記住與管理無數工作生活事務的方式。然而,這個看似有用的工具真的就是時間管理的最佳解藥嗎?或者它更常是一個讓我們陷入無止境焦慮的效率陷阱?

把不同筆記中的待辦清單統一管理! Evernote 強化原本已經很好用的工作事項功能

Evernote 的「工作事項」功能是我目前覺得可以把資料、任務筆記與待辦清單結合的最佳設計。我可以在不同的任務筆記安插該任務的待辦事項提醒,然後有一個統一的「工作事項中控台」,可以直接過濾出這些不同筆記中的今日要事。這個方式,徹底解決了很多下一步行動提醒散落在不同筆記中的問題,我們也不用煩惱太多任務筆記要如何管理今天的行動清單。

好的命名方式,讓「搜尋」筆記更有效率!我的標題、分類、標籤命名法

傳統的筆記方法,希望筆記出現在準確又固定的位置,但往往筆記一多就變得不好管理,管理不好則讓找到資料變得更加困難。但是在數位筆記的世界,筆記不一定有固定位置,反而可以更有彈性的在各種不同需求情境中出現,只要需要時搜尋得到,其實就代表整理完成。搜尋,是更好的整理,而這就和如何命名筆記標題,有很大的關係。

身為 PM,該怎麼評估一項新需求?身為需求端,又該怎麼跟 PM 提需求?

被同為需求端的人問過:「到底要怎樣跟 PM 提需求,他們才聽得懂?」,也被 PM 問過:「為什麼那些需求端怎麼講都講不聽?需求不是這樣提的!」這篇文章有點貪心,想要同時滿足 2 種需求的人:對於接需求的 PM,最在乎的應該是「該怎麼評估一項新需求?」對於提需求的需求端(如業務、行銷、BD、客服等),較重視的則是「該怎麼提(一個不會被 PM 打槍的)需求?」

5 條「這時候,不要做」清單打破無意識行動模式的低效率循環

在工作和生活中,待辦清單常被視為推進專案和任務的利器。但有時,真正能幫助我們節省時間,甚至提升生產力的,可能是一份「不要做清單」。這種清單上列舉的是那些我們應該在某些時刻避免做的事情,因為這些行動往往不知不覺、習以為常,但卻會無謂地消耗我們寶貴的時間,甚至把我們拉入惡性循環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