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PM入門

Accountability

最近有位待在大陸一間風管工廠的朋友回台灣,於是我們幾個朋友約了一起吃飯。 席間聊到在大陸工作有甚麼是他覺得最辛苦的部分。 他說:「在大陸做事情,吃、住、環境或是離鄉背景都還其次,最讓人頭痛的恐怕是當地的『沒問題文化』。」 「甚麼是沒問題文化呢‧‧‧ 很多人,他們常不管你要求的是甚麼,都是先滿口跟你說『沒問題』。」 「往往搞得你不知道他們是真沒問題,還是只是為了跟你做生意或是取得工作才隨便誇下海口。」 「但不論是哪一個,常常到後面其實都有問題。 而且問題還都不是小問題。」 席間幾位跟大陸市場有接觸的也深有同感,因為「凡事沒問題」這似乎是個非常普遍的一個現

利害關係人管理初探 Stakeholder Management

或許是因為近年來環保議題發酵的緣故,似乎越來越多商店的自動門不再用感應器來開啟。 很多變成是如下圖,在開門處多了一個長型的按鈕,一定要有人去按壓這按鈕門才會打開。   資料來源 http://www.w-shield.com.tw  我是不知道別人怎麼想,可是隨著這東西出現的越來越多,對我而言其實是苦惱多於便利的。 一方面是已被自動門該自己會開這種概念給制約了太多年,常常無法直覺得想到還要多按個鈕,以至於會一個人呆呆的站在別人店門口兩三秒,並疑惑著門怎麼沒自己打開。 然後才很不好意思的驚覺是因為自己沒按按鈕。

你該去考PMP嗎?

PMP的認證人數從兩千年後在台灣呈現大幅的成長。 雖然還沒有到達人手一張的氾濫程度,但是從Yahoo奇摩的知識區或是偶爾接到的讀者來信,發現實在有些過熱的跡象。 (雖然目前可能還不到三千人?) 已經開始有些根本沒有考試資格的人誤以為這是個轉職的門票。 加上一些補習班推波助瀾下,讓一般普羅大眾以為就算自己這輩子從沒碰過專案,只要上個課考了試就能當上專案經理。 但實際上PMI(美國專案管理學會)從來就沒把PMP當成一個入門考試,而是把他當成一個參與了一段專案工作後,希望更上層樓,或是有能力轉管理職的一個證明。 這讓人很憂心。 在一些人胡亂的包裝與消耗下,

水平思考

我之前待過一間軟體公司,曾經有件讓我記憶深刻的事情。 當時的老闆希望製作一份產品介紹的光碟,能在客戶放入光碟時跳出一個歡迎頁面,讓觀看光碟的人可以選擇相關產品的介紹或是短片。 當時老闆交代一名新來的工程師:「也不用弄的多特別,就做個簡單的網站吧。 讓使用者放入光碟時,會自動打開裡頭的網站,然後他就可以點選連結看介紹影片」。 可是那時候Windows一直在改造他的系統安全設定,所以如果有網站是在光碟或是硬碟上的話,系統會跳出一個類似下圖的警語:   

壓力點的抉擇 (下)

趁大家可能還有印象時,讓我來聊聊為何我個人不喜歡之前那三個答案。 如有人已經忘記了,那我這也很快回顧一下那三個答案: 1. 凹徒弟加班,不給加班費。 2. 給徒弟一些加班費,同時自己跳下來做,但自己不拿加班費。 3. 凹徒弟加班給一點點加班費,並降低品質。 我們先從第三點來看。 如同上周我們提到的,品質是不該犧牲的一項選擇,最起碼是絕不能在「沒有與客戶討論之前」自己私下做這決定。 我相信有人是可以透過偽裝或話術來避免客戶發現這樣的抽換。 但問題在於,你沒辦法保證他絕對不會發現,你也始終冒著萬一被發現的風險。 而一旦被發現後,很可能你會失去這客戶

Triple Constrain (專案金三角)

專案中雖然有很多不同的權變因素。 但在任何案子中卻有三個最基本、一定存在、且相互影響的因素: 「範疇,成本,時間」。 這三樣因素就如同一個三角形的三邊,彼此相互牽制且也影響我們在「面對抉擇」時的可能選擇:因為任何一個邊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另外兩邊。 這在專案管理中被稱為Triple Constrain (專案金三角)。   在圖中,Scope代表範疇,表示我們要完成案子有哪些「交付標的」(Deliverables), Time則代表時間,Cost則是專案的金額、費用、或預算。

壓力點的決策 (上)

這原本是一個我在07年01月WBSA世界商務企劃師 初階認證課程中的一個練習。 主要目的是讓有志於走往管理職的學員思考專案中經理人決策風格與可能影響。 有興趣者可以一起思索看看,下週將跟各位分享我對此部分的看法。 你是一位專門幫人做裝潢的師傅,上禮拜你剛接了一個案子。 一位多年熟識的客戶希望你協助當監工以幫忙裝潢他的一間老公寓。 他需要你來協助採買原料,並幫他找工人施作。 錢的部分是實報實銷,所以材料的單據跟工人的薪水他會按照實際花費提供給你,另外還會有一筆錢作為你的管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