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小故事

如何開口請人幫忙?讓雙方都舒服的求助話術

某天在一個十字路口等紅綠燈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女生從我背後冒出來,她沒頭沒尾地問我說:「小姐,可以幫我的粉絲團按個讚嗎?」我當時整個人被嚇到,下意識就直接跟她說不好意思。後來回想這件事,我又想到:「當要請人幫忙的時候,是不是應該要有一些更有禮貌,或者讓自己不要顯得那麼突兀的開場白呢?」

年關將至,如何面對「考績輪流制」這回事?

昨天在某社團看到一則貼文,大意是說:今年是他在公司的第四年,到了年底又要打考績的時間。主管告訴他:「因為前三年你的考績都是甲,所以今年輪到你當乙了,這不是來徵求同意,而是單位慣例如此」。這位貼文者感到非常失望,因為他自認為自己工作盡心盡力,如期完成任務,反觀其他同事上班打混摸魚,他感到內心非常不平。於是,他想跟主管委婉表達不滿,希望眾網友能給他一點建議。

職場啊!很多我們表面看到的都不是真正的關鍵呢…

「我們公司很恐怖,那個 Alex 只不過是上班遲到15分鐘,就被開除了。」我說:「他遲到應該不是第一次吧?」他說:「一個星期大概有3、4天吧!不過他常常加班啊,每次都至少一個小時以上,也沒有欠公司時間,算一算公司還賺到ㄟ!」我說:「嗯!我是主管也會讓他走」他沈默了很久,彷彿不可置信。

如何持續建構並有效累積個人知識體系?

對大家來說,建立一個個人知識庫的意義是什麼?一方面是看到有用的資料想要收集下來,但另外一方面,根據我採訪多位善於進行筆記或資料整理的朋友,都有一個共通的概念是:「收集自己的經驗」。無論是研究思考過的議題,或是工作日誌般的流水帳,自己的經驗最寶貴,而且獨一無二,如果能夠好好的保留與整理,就會讓未來的工作有所本,或是直接取用之前經驗的範本,或是參考之前經驗的錯誤與成功處,就算不是多厲害或多成功的經驗,但對自己的幫助是任何其他地方收集來的資料無法比擬的。

部門劣幣為何驅逐良幣

我這幾年在企業班管理的訓練,有個意外的收獲,就是很容易觀察出企業的文化、行為準則、思維模式和用人的質量。因此這幾年上課下來,有一個小小的心得就是,我發現太多的主管:「花太多成本在校正員工,但花太少的成本在找人和用人」(成本包含:錢、時間、精神、心力、機會…)。原因多半有兩項......

​​​​​​​克服資訊爆炸的五個技巧,將心力放在關鍵內容

資訊爆炸是個老問題,但最近收到一位讀者的提問,利用這個機會,跟大家聊聊近期我的處理方法。雖然在電腦玩物上多年來我似乎一直熱衷於收集很多數位生產力工具、生產力技巧的資訊,但資訊過載這樣的想法其實一直不曾構成我的困擾。尤其這幾年來慢慢放下積極追蹤社群新動態的習慣,也似乎能找到即使如此還是不焦慮,並更有時間繼續推動自己的重要專案成果的方式。

《高成效習慣》讀後心得:三個讓我感到共鳴的重點

《高成效習慣》的作者是知名高績效教練布蘭登・布夏德(Brendon Burchard),他服務過的客戶包括:美國前總統、歐普拉、葛萊美獎歌手、奧運選手、大企業高階主管,他也是全球酬勞最高的績效教練之一。在這本書中,他融合了多年來擔任菁英教練的專業經驗,告訴我們要成為高成效人士最重要的六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