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歸屬感破表的秘密:「一張名片」外加「讓他當PM」

員工歸屬感破表的秘密:「一張名片」外加「讓他當PM」

最近參與了一場聚集50位企業主及高階經理人的論壇,主軸在研究留才方法,主辦單位透過專家講述及數次的打散小組討論,過程非常緊湊及精彩,其中有一個議題是「留才,除了給錢給假,還能給什麼?」大家丟出各自看法討論消化後,我們得出的其中一個辦法是:歸屬感。

論壇大合照

這顯然不是一語驚醒,突破盲點的箴言,但創造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對於留住優秀人才,絕對是正確的觀念,今天來分享幾個簡單的方法,不論你是企業或中小型工作室,都可以適用。

一張有他名字在上面的名片

為了節省成本,有時公司只會針對高階經理人印製名片,在零售業常見的狀況則是,只有印門市的名片,店員要發給客人的話,就自己手寫名字上去,其實這裡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 不妨想像當這些員工在社交場合需要交換名片時,尷尬的笑說「不好意思我沒有名片」時的心情,然後再想想,若是他們有自己的名片,當他和對方交換時,對方驚訝的說「你們公司連工讀生都幫你們印名片哦!」,他們當下為公司付出而自豪的心情。

還有一個延伸運用的技巧,就是製作 “限量發行的名片”,以「STUDIOBiG 簡報講堂」為例,一般版的名片是綠色代表色,在聖誕節期間,我們就會提前製作紅色的版本,原本的麥克風圖示也換成了聖誕樹,而情人節時則製作了粉紅色加上愛心圖示的版本,以此類推,各位應該猜的到我們的中秋節名片會長怎樣了吧。:)

限量發行的名片

我們觀察發現,夥伴們會期待收到這些季節限量版的名片,在和客戶交換名片時,他們會更有熱情的和客戶介紹公司,和這張名片的故事,同時還會特別收藏一張做為紀念,所有人都很愉快,這實在是太值回票價的投資了不是嗎?

關於名片,你還可以這樣做:

1. 製作“服務週年”的紀念版本

2. 製作“特殊貢獻獎勵”的版本

3. 對內舉辦“名片設計”的獎勵競賽,讓大家有更多的舞台發揮,凝聚向心力

員工識別證

同理可證 : 員工識別證

選擇一個有質感,不會刮脖子的識別證吧,可別小看這個上班就得不離身的識別證和歸屬感之間的關聯,你一定見過離職員工的在臉書上的farewell動態,照片放的就是他的識別證。

上班不離身的識別證

讓他被看到 (留下他的足跡)

普普教父安迪.沃荷說「未來每個人都有 15分鐘的成名機會」,公司粉絲團或官網上就可以是員工的舞台,只要員工不排斥,可以讓他們擔任模特兒或後製的工作人員,讓他們有機會經營自己嚗光率,創造員工自發的想要轉分享至個人專頁的動態,創造他會想要打開介紹給朋友看的動態;

專頁動態分享

在前一陣子的聖誕及跨年期間,我看到許多企業的粉絲專頁,放上了他們的節日活動記錄影片,而我會看到,是因為之前去對方企業內部授課,和許多員工互加為臉書好友,他們許多人轉貼了這些狀態;在下方還可以看到許多員工的留言,在和客戶直接互動,完全把公司當自己的家族企業一樣。

與客戶直接互動

船長換人當

有些主管的個人能力超級強,責任感也一樣重,樣樣事情親力親為,結果屬下不了解他在忙碌什麼,只好乾脆把成敗都交給主管一肩扛!這時員工就被迫處在身在心不在船上的狀況;

那如何讓大家都有參與感呢,你可以試著把手頭上的任務切割成數個大小的專案,再依特質的不同交給有對應專長的夥伴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負責專案的 Leader,讓他們在自己的城堡內恣意揮灑,只要有規定好的回報制度,你就可以放手讓他們去玩耍,必要的時候,調動組織內的全部資源去協助他的專案,不只可以讓他累積跨部門溝通的經驗,還可以讓船上的所有夥伴升級成互助需要的狀態;

我之前有一位培訓師,雖然對於電腦的產品知識不太了解,但卻有濃濃的熱情在藝術及公益的領域,後來我們在組織內部成立了「藝術基金會」的小專案,把他丟進去後就放他天馬行空,沒多久後他執行了許多突破原本公司框架的異業合作,範圍的廣度深度及活動的質感,到現在不止空前也絕後;每一次活動時全體出動到現場支援,有時雖然是假日,但團隊總是投入而且開心,因為那是「坐在我旁邊的同事的事兒!」(潛台詞:不是主管的事)

藝術基金會

後來那一年我們贊助了超過 60個藝術/公益團體組織,公司也因為這些合作,在網路得到許多正面的評價,而團隊也成為老闆愛不釋手的部門,有意思吧,讓團隊的夥伴當家,效果居然如此強大。

創造員工歸屬感的方法一定還有很多,但我深信萬法不離心,如果領導者不是真心的想要留住人才,或只是想要利用員工,再多的建議及策略,都必然會失敗,還是那句老話:上行下效,才會有效;以身作則,不二法則。

 

作者:大班BeN

作者簡介:林大班BeN,STUDIOBiG簡報講堂創辦人,超過十年兩岸三地的工作經驗,擔任營運、人資、培訓及行銷等職務,曾經主導過對Tim Cook的簡報專案,目前在各大企業間授課,擅長用簡單的語言去教導困難的知識,熱愛獨立樂團及星巴克。

文章出處:STUDIOBIG

原文連結:http://studiobig.blogspot.tw/2015/01/blog-post_15.html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歡迎「讚」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BeN 大班

我們擅長簡報設計、講師培訓,團隊管理及人力資源 ; 在這裡我們分享各種職場上的真實故事,希望這些貼近地面的親身經驗,能有效啟發大家的創意及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