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經理的基本苦工:繪製一份「實用」的甘特圖

專案經理的基本苦工:繪製一份「實用」的甘特圖

甘特圖或許是多數PM最常製作的一張圖表,但是有多少人會在專案執行的過程中,持續透過這份資料追蹤、更新時程? 又或者有多少人能從當中看出潛在風險、並適時調整專案步伐呢?PM進行專案時程估算時,常常會犯以下幾個錯誤:

1. 任務拆解過粗,未與團隊取得共識

根據PMBOK所述,一個任務工作包最好不要超過80個工時,不過這只是理想上的建議,實務上估算工時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特別對於軟體開發而言。所謂80個工時,最主要的意涵在於工作切包的合理性,避免大小不一的工作包,造成進度追蹤過程的困難度。假如規劃階段的工作切包不夠精確,在執行階段勢必會被展開成更多的子工作項、多出更多預期外的時程,這便是造成專案無法如期完成的主因之一。

如何讓工作包的切分更精確呢? 最好的方法是讓團隊成員提早加入任務規劃的行列,進行系統分析。

系統分析的目的在於,將執行細則尚不明確的專案目標(可能只有商務邏輯),展開成具體的、結構化的描述。例如一個以女性為TA的購物網站需要建構何種規格的資料庫? 從登入、挑選購物清單到結帳,過程需要串接哪些不同的認證機制?

盡可能將專案所需的資源、工作,透過團隊合作拼湊完整,然後再將其分類、切包。團隊成員參與展開工作包的好處,在於不同的人可以提供不同的經驗,同一項任務可能會有更多元的解法,也可能發現潛在的風險,除此之外,既然工作項目是團隊一同展開的結果,屆時進行分工時,也能省去往來溝通的時間成本。

2. 只條列項目與工期,未能釐清任務關聯性

拆解任務只是第一項工作,但工作間彼此會有關聯性,也可能會有跨部門協作的議題,以購物網站為例,結帳的過程可能包含帳號核對、金流管理、購物紀錄等不同的工作包,假設評估工時分別為60、80、45小時,但總工時卻不一定是60+80+45=185,還必須考量不同單元的串接、跨部門的資源配置,將這些前置、後處理、等待的時間全部納入之後,才會是一個專案時程的全貌。掌握全貌後,才能針對不合理或期望改善的地方著手調整。

繪製甘特圖,或者填寫專案時程表,老實說是苦工一件,但苦過之後,會讓專案更加明朗。

去年我曾經接手一個超乎預期完成日半年的專案,該案為屬於公司內部的重要專案之一,是一個網路平台的架構重整,投入的資源亦不少,但上線日期從4月、6月、10月一路往後遞延,不但成了各PM眼中的燙手山芋,還讓外單位對專案產生了不信任感。10月份組織改組,我和另外兩位技術主管接手後,開始針對專案範疇進行地毯式的盤點,後來發現專案當初會一直延宕的原因,除了已知的技術難度之外,最大的原因其實是沒有仔細估算過時程,當高層主管們提出期望的完成時間,PM僅評估團隊被分配的工作任務項,沒有考量跨單位資源,便承諾如期完工,沒想到老闆的認知的完成=上線,PM的標準則是完成開發,中間還有驗收、修改、跨單位整合...等議題,一來一往就差了兩三個月的時間。

重整後,我們提出較有把握的上線日期,並明確定義開發完成日、驗收日、上線日等不同階段的里程碑,當老闆要求縮短時程的時候,我和技術主管們也具體回報可能的連鎖反應,最後老闆也認同了我們提案的版本,讓專案重回正軌,如期(新的時程)上線。能夠完成這項艱困的任務,並非我們用了什麼高深的管理技巧,而是我們很認份地,扎實地重新執行了最基本的盤點工作,並讓複雜的關聯展開在時程表內。

3. 未記錄變更、未更新進度,失去參考價值

在繪製甘特圖的時候,最麻煩的就是專案工作項彼此交錯複雜的關係,而且往往改一個小地方,就會連動好幾個項目,因此多數的甘特圖表往往只用在期初專案審核,接下來就是靠PM的協調能力一招打天下! 專案小或者有經驗的PM或許還能應付,但若是遇上大型專案,不把那些盤根錯節的項次給搞清楚,星星之火何時會燎原便很難預知了。

以我前述的案子為例,為了讓我和技術主管間有共同的認知,我們各自管理了一份專案時程表,他的那一份主要是IT項目展開,我的這一份則是全案(包含外單位、行政事務)的展開,我的某一階層展開則是他的任務源頭,因此當IT完成了某部分工作,我便能掌握進度。

總括來說,一份好的甘特圖覺得能夠替專案管理帶來正向的幫助,絕不只是作為向sponsor報告的文書作業,而如何讓死板板的文件資料發揮其功效,其實最大的關鍵不在於撰寫的技巧,而是札實去完成每一件應做的專管任務,並對於每一件文件的目的有充分理解,才不會陷入枯燥行政作業的迴圈。

 

本文轉貼自:電影與生活中的管理學原文連結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歡迎「讚」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VictorHsu

曾經主修科學,也當過工程師寫過程式,其實最大的興趣卻是是寫文章說故事,目前在網際網路產業擔任PM工作。 自認只是職場上的小人物,但深知專案管理的知識應用廣泛,2011年取得PMP證照後,開啟對專案管理的學習之路,於是結合自身的經驗,以及大眾最熟悉的電影劇情,讓生活、理論與虛構的情節在專案管理的世界裡產生交集,期許能引領更多同好認識專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