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攻佔地球之風險分析

20120220_軍曹04

我和Joe在課堂上解釋風險管理時,常半開玩笑地以「外星人攻佔地球」來比喻「衝擊巨大、但機率極低」的風險事件。或許地球上大多數的PM對於這樣的風險可以不予理會,畢竟面對客戶有時候和面對外星人也差不了多少,但對科學家和美蘇等大國的領導人來說,這項風險是否真能忽略呢?前幾天在Discovery看到一個節目,就對「外星人入侵」這件事情做了一連串有趣的邏輯推演。我從小就對外星人和幽浮非常著迷,忍不住和各位分享一下。

首先要談談這件事情的可能性!純粹就概率來看,宇宙中有數十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包含數以百萬計的星球,總數有10的60次方,簡直比地球上的沙子還要多!所以全宇宙僅地球有生命的機率是低到不可思議的,我們可以說外星人的存在幾乎是百分之百,只是我們還沒遇到彼此罷了!(這點其實也很難說,請參考電影MIB星際戰警)

之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經警告,人類應該盡量避免和外星人接觸,以免造成毀滅性的傷害。這點我個人非常認同,節目中的科學家們也都支持這個觀點。如果外星人穿越宇宙並找到地球,表示他們的科技一定遠高於人類,而一般說來,愛好和平的種族通常不會發展出太高的科技,就像「阿凡達」裡面的納美人一樣,能在山林裡騎翼手龍追逐就很幸福了,唯有侵略性強的民族(好比人類)才會研發各種武器和太空科技。別忘了,人類當今多數的科技,好比航空、天文、通訊等一開始都是基於戰爭的需求而發展出來的。所以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外星人的造訪絕對不是為了交朋友,而比較像是霍金所比喻的:「哥倫布發現美洲的土著!」,土著通常不會有很好的下場。

入侵總有個原因,外星人為什麼會想要地球?這就要看什麼是地球擁有,而宇宙中非常稀有的。地球有水,也有各式各樣的礦產,但水與礦物其實在整個宇宙中並不少見,外星人沒必要為了這些特別來找人類的麻煩。地球最特殊的其實是整體的環境,包括海洋、大氣、活躍的地殼、以及多樣性的生物,這些是地球之所以為地球的要素。根據這樣的推理,外星人在無數的星球中選擇了地球,多半要的就是「地球的生態環境」。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壞消息,原因有二,第一,外星人很可能想住下來,也就是移民,這表示人類的前途堪慮;第二,他們喜歡地球的環境,表示外星人的生物組成跟我們差不多,也表示他們很可能具有和人類一樣的劣根性:好戰!

看來真實的外星人不太可能像E.T.那麼友善,但這整件事情會怎麼發生?很多人都以為,假設有天外星人逼近地球,只有各國領導人、軍方將領、以及天文科學家會優先知道,並且試圖掩蓋真相,以避免全球恐慌。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全球有數以萬計的天文觀測者,他們的設備足以觀測到地球周圍的物體,尤其是朝向地球移動的物體。這些物體基本上都會依循著重力軌道來行進,如果有任何一個物體不依循正常的軌道,而呈現「有意識的移動」,很快就會被這些業餘天文迷發現,不用幾個小時,Facebook、Twitter、YouTube馬上就會大肆傳播,政府開始戒嚴以防止恐慌與動亂,宗教團體開始祈福傳福音,而寶傑、西平、澔平與哲青將會有連續10小時的電視特別節目!

如果外星人相中的是地球的環境,而且唯一的阻力是人類,他們的第一波攻擊必然會以「摧毀人類文明,但保存地球環境」為前提,科學家研判他們會用所謂的電磁脈衝(EMP)來攻擊所有人類的電子設備。遭受攻擊後,地球上所有的通訊設備、電廠、交通工具將全數癱瘓,軍隊與社會也將被完全隔絕,喪失協調作戰的能力。

第二波攻擊的目標,是有效率地消滅地球上的人口。最有可能的選項,便是轟炸沿海的大陸棚,藉以產生巨大的海嘯淹沒沿海的城市。地球上估計有20億的人口聚居在沿海地區,第二波攻擊之後,將只有內陸的居民存活下來。

第三波攻擊則以內陸居民為主。由於人類聚落分散,科學家估計最有效率的方式將會用「病毒」,並且用鳥類來傳遞。為了製造出有效的病毒,外星人將會派出小型飛船來到地面捕捉「樣本」,這將會是人類與外星人的首次面對面接觸。雙方在地面上會有零星的戰鬥,也可能有少量外星人被人類捕捉研究。但基本上,人類的通訊與科技都被EMP消滅殆盡,頂多用些土製炸彈之類的東西對抗,因此在第三波的戰役當中,人類還是屈居下風,尤其在外星人開始散播病毒之後。這段時期唯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人類數千年的文明中將首次出現全體團結一心,停止自相殘殺,共禦外侮的時期。

人類難道沒有對抗的方式嗎?其實還是有的。地球上最強大的武器就是氫彈,但是要把氫彈往太空中的目標發射,目前的科技雖然做得到,而是成效不彰。首先,每架戰鬥機一次只能發射一兩枚帶有氫彈頭的飛彈,要能通過外星戰艦的反制順利命中非常不易,而且氫彈在接近真空的太空中效果會大打折扣,並不是個好方法。目前科學家想到的「風險回應計畫」,其實是藉由一種叫做Thunder Well(雷井)的方法,來進行一場反擊。

小時候過年放鞭炮,我喜歡把點燃的「水鴛鴦」扔進倒置的罐頭裡,爆炸瞬間罐頭就會騰空飛起,這就是「雷井」的原理。美國在冷戰時期進行地下氫彈試爆的時候,無意間竟把地面上的金屬板炸飛到太空軌道裡,所以這似乎是把大量物質快速送往太空的最佳方法(想想還挺Low的)。實際的作法是,在空曠的地區,挖個很深的地洞,埋入氫彈,並且灌入大量的水,並且以金屬等物質蓋住洞口。當氫彈引爆時,會瞬間將水汽化成蒸並汽產生巨大的壓力,洞口的金屬物質便被推送至太空,數個雷井一起發射,就會像散彈槍一樣擊向外星飛船。

這樣「鞭炮炸罐頭」式的攻擊真能擊退外星人嗎?科學家也不樂觀,但我們希望藉此讓外星人知道,人類也是有反擊能力的,人類未必會贏,但外星人要拿下地球卻得付出極高的代價,說不定因為不值得而轉向別的星球。這也就是「不對稱戰爭」的含意,說來諷刺,恐怖組織就是以這樣的概念來對抗美國政府的。

以上天馬行空的推論對地球上的PM來說還是有點價值的,尤其在風險管理方面。要評估一件事情的風險,第一步就是要正確地陳述它,風險陳述的方法要用:「因為…所以…導致…」這樣的句型,把一個不確定性的事件,拆解成「發生原因」、「事件結果」、與「後續效應」,才能進一步地分析風險,並且找到適當的回應方式。我看節目的時候發現,科學家們對於「外星人入侵」這件事其實也是照著同樣的思維在分析,先探討這風險發生的機率,再來探討外星人的動機(原因),以及事件會如何進展(結果),還有後續帶來的影響(效應),最後才能找出可能的風險回應方式。

不過下次你遇到客戶跟你講「外星語」時,請務必耐心地溝通。雖然在台灣甲乙兩方常常也是在打一場「不對稱的戰爭」,但為了更好的明天,身為PM的你還是得忍耐才行。願原力與你同在!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歡迎「讚」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姚詩豪 Bryan Yao

成大土木所與美國西北大學專案管理雙碩士、識博公司共同創辦人、普錸資訊資深副總、國際專案管理師(PMP)、甲骨文與微軟認證顧問。曾任紐約市環保署顧問、MWH Global, Inc.專案控制經理,參與國內外多項大型專案並擔任百大企業之諮詢顧問。擅長以詼諧的筆觸以及理性的思維來探討生活中的大小事。文章常轉載於《商周》、《天下》、《經理人》等媒體。與張國洋合著《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以及《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

Bryan 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