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習慣紅利》讀後心得:改變習慣的好處和 4 個步驟

哲學家威爾.杜蘭(Will Durant)說過一句話:「我們是自己重複行為下的產物。因此,卓越不是一種作為,而是一種習慣。」只要改變我們重複的行為,也就是習慣,長期下來就可能改變我們的人生。那麼,我們該如何戒除壞習慣,養成好習慣?作者分享了四個步驟。

為何採行 OKR 卻沒感受到幫助?史丹佛講師:理想 O 與 KR 這樣設定

OKR 是用來讓團隊或個人聚焦在一個大膽的目標上。O 設定的是一段時間內要達成的目標,通常是一個季度;KR 則用來判斷 O是 否已在設定的時間內達成。OKR 是一種目標設定和實現的方法。它並非一個複雜的系統,但對公司而言可能積習難改。當你初次採用 OKR 時,要準備好發掘出公司的強項和弱項,然後改正你的錯誤步驟,不斷地嘗試。

工作分解結構 WBS 的重要性及建議做法

最近參加了幾個同事帶領的專案,發現有個普遍現象就是 PM 直接跳下去開始用 excel 排程工作,寫得很詳細,時間也 okay。但專案進行到後期,發現有很多重要工作漏掉。追溯到原頭,發現他們沒有先去思考這個專案該完成什麼東西,也沒找利害關係人討論。導致這些案子後期有很多要拼命追趕的任務,有的重要交付物甚至在結案之後都沒完成,只能當結案後待辦事項。這些現象的通病其實就是沒有在專案一開頭做好範疇管理的工作分解結構 WBS。

專案狀態報告:你不可不知的 4 大法寶

不知道身為 PM 的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走進公司大樓電梯,沒想到公司高階主管也走了進來並關上了電梯門(因此你想逃也逃不掉),緊接著,他冷不防地問你,「那個XXX專案現在的狀況怎麼樣了?」他不是你的直屬老闆,只是你老闆的上司或更高層的上司,所以平時你並沒有直接向他報告的機會,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呢?

下班後時間管理,休息時間內心還是有焦慮感或罪惡感怎麼辦?

你會不會有時候處在這樣的狀態:「下班後的時間,總覺得不安焦慮?明明是自己的休息時間,內心卻又充滿罪惡感?」感覺不做點什麼就會錯失或跟不上什麼,但具體是什麼?卻又說不上來。這時候如果真的去做點事情,卻也往往變成上網亂晃,東做西摸,於是下班或休息時間就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流逝。前一陣子和 Podcast 搭檔趙胤丞老師聊了上述的話題,也發現我們也都有遇過這樣的困境。

好主管的可預測性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主管?這是一個重要但模糊,而且常引起爭議的問題。如果我在這裡把「好主管」定義為「能領導團隊創造長期績效的主管」,我希望你能接受。這裡的關鍵詞是「長期」和「績效」。為組織創造績效是主管的天職。有些主管很受部屬愛戴,但是團隊績效不好。以我的標準,他們就只是受歡迎的主管,但並不是好主管。

【專案管理書摘】來自麥肯錫的團隊腦力激盪法:頭腦風暴

在頭腦風暴中,所有的討論者把自己想到的一切相關想法都寫下來,每個想法寫一張紙條,然後交給負責人,由負責人大聲念給大家聽。頭腦風暴是一種快速得到大量想法的方法,更關鍵的是,這種方法可以避免每提出一個想法大家就進行一番糾纏不休的討論,浪費時間和精力。從理論上來說,頭腦風暴法是一種發散性思維,只不過這種發散性思維比較特殊,是很多人在一起集體發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