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為孔明還是趙括?

長平大戰 麥田

話說,三國演義在赤壁之戰最後一回時,孔明試著調度劉備幾個大將要去截斷曹操的退路。 他給了所有人指令,但卻遲遲不給關羽工作。 關羽就很生氣的問說:「我跟大哥征戰這麼多年,大小戰役無役不與。 今天要抓曹操,你怎麼能不派我上場?」(怕大家看不懂,我都改白話版)

孔明就故意面有難色的說:「可是之前曹操對你有恩,派你去搞不好你一不忍心結果讓他跑了。」 關羽聽了很生氣:「我不會這麼做! 不然我們立個軍令狀,如果我放他走,你砍我就是。」 說完就立了軍令。 立完大概餘怒未平,又問孔明:「不過,如果軍師你料錯了? 萬一他走大路,而沒經過我這邊呢?」 孔明閒閒的說:「好吧,那我也立個軍令。 如果他沒來,那你也可以砍我。 不過既然如此,你要多做一件事。 你埋伏好了後,要在你埋伏的附近升一些炊煙。 這樣曹操就一定過來了。」 關羽聽了大笑:「啊? 埋伏了還升煙? 那他不就知道這邊有人啦? 這樣怎麼還會過來呢?」 孔明說:「總之你照我的話做就是。」 關羽疑惑,但還是領命:「好,我會照你指示。 但接下來,倒要看看你猜的準是不準。」

赤壁大敗後,曹操與護衛被孔明埋伏的諸將衝殺了幾次,最後逃到華容道附近。 曹操歇息後問左右,左右告知:「前面有兩條路。 大路平且近,小路崎嶇且遠。 我們觀看後發現小路遠處好像有煙升起。」 曹操哈哈一笑說:「那我們就走小路吧! 諸葛亮這村夫,一定是故意在大路埋了伏兵,然後在小路上燒煙讓我疑懼。 我偏不上當,所以我們該往小路走。」 左右都覺得有道理。

結果這麼一反計,最後曹操倒真落到在華容道碰上關羽。 但關羽也確實如孔明預料不忍殺曹操,而不動一兵一卒的放了他過去。

為何突然講起來三國演義?

因為說起來,我與Bryan一直覺得,一個PM的「完成體」,應該要能像古代軍師一樣。 能憑藉著一些先期的蛛絲馬跡,來安排與計畫後面的變化。 當然,極端怪傑如諸葛亮的軍師或許可遇不可求,但最少組織該有一些培育的政策;就算最後不能培養成諸葛亮,也要把人才往軍師的等級培養才是。 但Somehow,大部分的組織卻不是十分在意這一塊。

OK,要說組織不在意,這樣恐怕也不公平。 因為很多組織確實每年投資數百萬在培養公司內的PM。 每年也有開好多次訓練課程,甚至規定人人都要去。 但為何最後成效卻依然不顯著呢?

這讓我又想起一個故事。

趙括是戰國時期名將趙奢的兒子。 自幼在父親的嚴格訓練下,熟讀兵書、了解行軍打仗所有該有的知識,只可惜從來沒有機會真正帶兵打仗過。 他父親死時,趙國的大將軍是廉頗(就是負荊請罪故事中的廉頗),雖然沒法戰勝但卻一直能抵擋住秦國的進攻。 但趙王不滿意這結果,加上後來秦國用計,讓趙王把廉頗換下來,而用趙括來替代大將軍一職。

當時,趙括的母親上書給趙王說: :「王以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心各異。願勿遣。」 請趙王不要誤會認為兒子跟父親的能力相同,極力勸阻。 甚至最後還跟趙王說如果真的要派她兒子上戰場,那最少能答應萬一戰敗了不要株連到家人。 (連媽媽都很悲觀了)

結果趙括上了戰場,果然應驗了母親的預言。 他大幅度的改變了廉頗的作戰策略,把原來防守為基礎的策略改變,還撤換了大批中下級的軍官。 當時秦國的將軍是白起。 白起沿著長平部屬軍力,並在開戰時想以詐敗的方式把趙軍引入他安排好的戰場。 趙括中了計,並讓大軍被秦軍圍於一片低凹的山谷之中。

趙括帶領軍隊屢次嘗試突圍都不成功,在被圍第46天後,最後一次突圍時,趙括被秦軍所殺。 其餘傷病飢餓的趙國大軍盡數投降。 白起俘虜整整40多萬的趙國大軍。 (後來40萬大軍全部被白起坑殺,造成趙國從此元氣大傷,一崛不振。)


為何又沒頭沒腦的講這故事呢?

你覺得趙括為何戰敗? 是熟讀兵書沒用? 或是經驗不足導致兵書無法活用的原故?

這大概就是我這篇想要談的東西了。 雖然目前各企業努力想提升內部專案管理的實力,但若反過來從PM這端來看,我這十年來,確實也聽過很多PM跟我講說:「專案管理沒用啦。」 不然就是很曖昧的笑著說:「PMBOK這類書很嚴謹,可是學了好像沒辦法在日常生活中用上哩。」

我一直都對這些論點很覺得有意思。

因為我總以為,會有這種結論,只是因為「專案管理的學理」或許從來沒有正確的被展現在大家面前,以致於很多人都沒領略專案管理這件事情「最核心精神」以及「有趣之處」。 他們只被要求背書,卻不知道背了書後下一步是甚麼,以致於他們怪罪於書本。 但如趙括的故事呈現,他戰敗絕非熟讀兵書有問題,而在於他還缺乏真正成為將軍所需要的一些特質。


我認為,熟讀兵書只是成為軍師的第一小步罷了。 相信大家都同意,若要行軍打仗,絕非讀完一本孫子兵法,背下那些原則我們就都能成為出色的將領。 兵書教的只是基本法則,要能真正領略且落實在不同情境中,這人才會是個將領。 而更要能洞悉人性、掌握大局,才能料敵於先機,而最終成為一個見微知著、料敵先機的軍師。

換言之,兵書教你原則。 兵書告訴你路後有炊煙可能有伏兵,可是一定有伏兵? 這反而得因地因時而制宜。 有時候你得伏在別人不知道之處,別人會中計;有時候反倒得伏在別人以為你伏的地方,人家又因猜測不會中計而中計。 有甚麼事情是能一概而論的呢? 雖然演義的內容不能盡信。 但孔明熟讀兵書、了解敵我、能因地、因時、因人的隨時設計出方法,這不才是他在計略上能克制敵軍的關鍵嗎?

專案管理的方法論,從我的觀點而言,其實也就是基礎的兵書。 它把一些「經驗法則」列成要點。 但大部分書中都會提醒你:「做為一個PM,你有責任、也必須能夠,根據專案狀態決定要用哪些方法與流程。」 我以為這其實是最關鍵的一句話(雖然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另一個關鍵的一點,是你得真心的去了解,這些方法到底是「試圖」解決甚麼專案問題? 如果你知道原始問題是甚麼,你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改變方法,而能一樣得到好結果。


目前專案管理的知識傳授實在走的太偏斜了 → 只是要大家死背一些條文、要點、與方法(甚至連Soft Skill都這樣教),或是過份渲染某些技術或軟體能「藥到病除」甚至「起死回生」。 自然會讓很多人得到這類錯誤的結論。

這其實也是我們當初會決定開始要來設計一堆Case性質課程的主因。 因為我在聽了一堆人抱怨專案管理不實用下,可真的有點被激到。 我每次心理都會想說,「怎麼可能沒用? 如果你真的能體會這些方法論是要解決甚麼問題,你甚至會覺得自己還學得不夠呢!」 「你若能把這些事情學通,你在任何事業上都有可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所以我為了證明這件事,拉著Bryan陪我設計出一堆能把專案問題重現的Case。 參加者會在過程中碰到問題,並自主思考解答。 其實上過課的人應該都會發現,最贏的那組,通常做法「剛巧」就是方法論教我們要注意的東西。 我覺得這並不神奇,因為管理的知識本來就是大家都會手法之濃縮;只是有時候太大規模的案子會讓人迷失,導致見樹不見林罷了。 但當我們把那些雜亂的東西都去除,讓人只在兩個小時中面對其中一個問題時,大家都會豁然開朗的。

到今天,201的課程差不多開快一年了。 幾乎每次都有已經是PMP且一開始對那些內容不完全以為然的同學在上完回去後跟我們講:「Joe! 你知道嗎? 我上完課回去後把PMBOK又拿出來看了一遍,發現得到很多新的體會。 才知道原來書裡頭的內容是在講那些東西。」

但注意! 我寫這段並不是要Promote我們的課程,而是希望大家不要把學專案管理當成熟讀兵書(如PMBOK)而已。 專案管理的重點,是要你在問題中來思考「如何對應來解決」。 就像諸葛亮一樣,他厲害並不是背下兵書的條文,而是他能根據實務狀況消化後選擇當下「最棒的方法」。

我一直記得當年教我做期貨的老師,他在我們認識的初期就把所有最精妙的重點說給我聽。 我說,這樣OK嗎? 你不怕教我太多東西? 他笑著說:「別想太多,我把我所有操作的關鍵說給你聽,也不表示你能學會。 因為你若沒真的走過一遍,很多話你只會當成老生常談並嗤之以鼻的。」 後來我才發現,真是如此。

專案管理也是一樣。 只看書,你會覺得書寫的很八股。 但若你面對過問題,然後對此問題有所深思後才看解決手法,你會有完全不同的認知。 就像我在版上寫文章,其實早就把很多管理、組織、或顧問的祕密都明白揭露,但大部分人若沒有自己認真走過一遍並苦思良久,很可能將完全看不懂我要表達的重點在哪。 這也是為何很多人上完課回去後,會突然得到啟發,甚至會想重新看一遍書的緣故。這是因為他們在課程中,真的因為遭遇問題並得到體悟之緣故。

不過,要有體悟、你並不用為此來上課;因為面對問題的心態,你其實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行做到! 或許專案上你沒甚麼權限,但除了救火以外,你還是可以想辦法培養自己粽觀全局或是提前思考的能力。 這是你不需要來上我們的課,就能達成的。 我真心希望大家能逐步了解到,專案管理真的是很博大精深,而且有很多面向的東西不是你讀一本書就足夠的。 你必須真的實作,真的去打仗,然後回來印證兵書,才會真正內化。

甚至在我們排程等軟體操作性質較重的課程中,我們也會一再的跟大家強調: 「來學軟體,並不是要學按甚麼按鈕、或輸入甚麼資料;而是要了解軟體能幫你甚麼? 又能解決甚麼樣的管理問題!」 這就好比諸葛亮學計策一樣,重點不是學怎麼點火,而是要了解火計到底有甚麼好處、它又有甚麼限制。 等到了戰場,觀察全貌後你才來選擇對應方法。 有時候用火好,但有時候用水好,有時候甚至直接衝鋒最好。 這些內化了,你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好的決策者! 我不相信有工具能解決一切問題,時時訓練判斷力,才是我覺得最有價值的一件事。

再回到三國演義中。 戰爭有以弱擊眾、有以虛擊實、有以不戰而勝戰、有退、有逃、有追、也有戰。 你去分析,會發現決勝的關鍵不在於法則,而在於「因勢利導」;在於看懂大局後,根據自身的優劣做出最好的押注。

這才是一個成功PM的關鍵→了解大局、作出判斷、並對應行為;絕非背書、填表單、操作軟體這類技術議題。 當然,你要善用火計,你絕對要先會放火。 但只會放火者,並不表示能成為計策達人。 這兩者的差異,希望大家能理解才是。

註 : 照片取自「長平大戰之麥田」電影劇照

 

相關課程

101 專案管理一日特訓班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歡迎「讚」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張國洋 Joe Chang

現為識博管理顧問執行長,也在台灣百大上市櫃公司擔任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歷年客戶包含工研院、台積電、廣達、富智康、光寶集團、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鼎工程、建國工程、台橡公司、大同公司、三陽工業、TVBS、特力屋集團、城邦集團、誠品集團等。 為了對抗雙魚座的感性,一直在努力強化理性思維與邏輯思考。 相信邏輯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合宜的人生策略與方向。

Joe G+ ICON Joe LInkin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