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專案治理

組合管理之 三個關鍵

  上篇提到專案組合管理(Project Portfolio)這件事情,也提到組合管理這件事情需要的是「使命」、「組合篩選機制」、以及「專案監控」三個層面的機制。 「使命」這部分最難,沒有這東西任何管理機制都可能徒勞一場。 但也還好,因為這畢竟不是我們大部分的人能夠去左右的東西,往往是公司的營運團隊會去傷腦筋的事情。 但對大部分人而言,了解組織的最終目標卻還是有必要,畢竟這是一個我們隨時檢視做的事情是否有對應到大方向的一個主要指標。 換言之,這東西確定後,才能轉化成所謂「篩選機制」,也就是用來評量某一專案到底是否值得做

太多領導‧太少管理

我自己這幾年一直有個感覺,總覺得我們的環境太過於著重「領導議題」了。 而且總會在談論這議題時有意無意間把「領導跟管理」拿來比較。 這讓我一直覺得有種隱隱的不妥。 以商學院或是管理學院為例。 通常商學院都會有「管理概論」之類的課題,課程中都會拿「領導與管理」來做分析。 老師上課時,都不免俗的暗示「領導好於管理」。 比方說,會提「領導人代表靈活、有魅力、帶領團隊」;而管理者則在刻板印象中帶有「照章行事、不講人情、always play by the book」的印象。

所謂專案組合管理 (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

這篇也是我在集團內部PMO宣導用的文章。 談的是一個一般人會比較不熟的名詞,也就「專案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這個名詞。    

PMO使命之 專案成熟度提升

大家或許好奇,到底甚麼是「專案管理成熟度」? 成熟度高、與低又差別在哪裡? 主管常有迷思,以為讓專案成功就給PM上上課就好啦,或覺得成功或失敗都只是PM一個人的問題。 但其實沒這麼簡單,專案問題其實多是系統問題… 本文就要好好談談,到底啥是「專案管理成熟度」…

產線化的創意管理

Aaron的研討會中,還有一樣東西我覺得很有趣,這次則想跟大家來分享分想這部分。 他談到自己從福特的生產線領悟出來對於動畫專案的管理與監督的方法。 這可能讓一些人嚇一跳,想說創意的東西能用生產線的概念來管理嗎? 但這也是我覺得有趣也值得跟大家分享之處。 那這次的內容雖然他只是提到在動畫的應用,但是其實在任何專案都可相通。 不過他在研討會對這部分講的很快,大概只花了五六分鐘。 細節其實沒有講到這麼清楚,所以文章中一部分算是我自己聽了之後另外多加補充的。 他在投影片放到一階段時,他起身走到白板旁,用筆畫出了類似的圖案:    (註,上圖跟Aaron實際

(書摘) 豐田流,現場的人才培育

本篇是看完「豐田流,現場的人才培育」這本書後我的摘要。 紅字部分則是我個人的心得與想法。 [豐田流現場的人才培育]  作者:田中正知.  譯者:何月華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 發行 Page3 ..要讓豐田生產方式發揮機能,有幾個不可或缺的條件。 如果忽略這些要素時,卻只是徒具形式地導入,正是問題所在。 ..很少聽說有企業在導入豐田生產方式前會考量如何醞釀這樣的企業文化。 Joe: 別人成功的其實靠的並不是一兩樣管理方法或是工具,而是讓組織文化徹底改變,並讓所有人發自內心的用不同的思維在做事。 所以我看這類心得分享時(不管是ISO、是豐田、是專案

見微知著

這篇談的是組織隔閡及溝通,其中也有一部分算是自己管理上的反省。 至於文章的寫法則比較偏向與同仁對話。 上周六跟SOFA(註: 這是我們集團中的一間公司的名稱)的同仁們去參加了一場名為「高績效團隊共識營」的活動。 這東西若光聽名字,實在是很有直銷商說明會的感覺。 去之前總擔心會有那種激動的主持人跳到台上大喊「百萬月薪不是夢! 我們一定要成功!」之類的東西。 還好這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確實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團隊凝聚課程。 雖然偶有幾個活動講師有點刻意的把狀況扭曲到他想呈現的結果,且透過遊戲來反應實際也多少有點把人生過度簡化。 但除此之外,倒確實是有帶